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约有40%左右的人遭受失眠的折磨,而近期更有近70%的人抱怨睡眠困难。还有研究表明,在失眠人群中,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患有经常性的慢性失眠,算是继疼痛后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关于失眠的负面作用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媒介宣传便利,近些年报道尤多,反映出的问题也尤为突出,如过劳死、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等等。失眠作为目前生活当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它的影响范围也特别广泛,影响着各类人群,比较常见的如年轻上班一族、女性群体和老人等。

关于失眠我们常常面临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这样的状况。对于失眠者而言,常常有一种或多种情况,如果睡前需要在床上酝酿半个小时或更长以上时间,一般称之为“起始失眠”;如果中途醒后需要半个小时或以上时间才能入睡,一般称为“睡眠维持障碍”。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那么关于失眠的影响因素我们都可以了解的有哪些?都有哪些可以依靠自主调节的因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失眠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些事儿。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1、脑电活跃度

目前睡眠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失眠者和正常睡眠者在脑电活跃度上存在较多的差异。相比于正常睡眠者,失眠者在床上时他们的脑电波更为活跃,这反映出他们在睡眠过程中心理活动更为剧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得更多”。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睡眠过程中承受更大的生理压力,如心率较快,血压较高以及肌肉更为紧张等。与此同时,在睡眠过程中,失眠者和睡眠正常者相比,他们进入入睡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睡眠程度更浅和更短,且睡眠中途觉醒的次数更加频繁,以及再次进入睡眠更困难。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2、清醒与睡眠系统

睡眠和清醒受大脑的两个系统所管理,而最近研究也表明,大脑皮层对睡眠时长和睡眠深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睡的好的人或我们处于觉醒状态时而言,清醒系统处于优势地位,它使我们保持清晰状态,随后睡眠系统开始占据优势地位,这使得我们保持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然而,即便如此,其实我们在熟睡时,清醒系统依然会评估着周遭的一切,并根据事件的重要性能够做出适应的反应,如熟睡中的新生儿父母,尤其是母亲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动作或哭声惊醒。总体而言,失眠者的睡眠系统和清醒系统发展极不平衡,因此,睡眠极易受到干扰。对于失眠者而言,由于清醒系统的相对过度警觉,进而导致“胡思乱想”,而我们往往由于认为失眠是这种思维弥散的原因,试图去控制这种状态,进而更加加剧了这种局面,导致恶性循环,其实科学表明胡思乱想是失眠的结果。有些失眠者可能一直都未曾睡过一个好觉,可能就是因为遗传因素,遗传了多变的睡眠系统,然而,后天的生活习性、睡眠习惯和行为在失眠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这部分人同样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训练来实现良好睡眠。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3、体温和睡眠之间的关系

对正常人而言,人体的体温一天中大概有1.5℃的变化。研究表明,体温的生理变化节律与日间活跃性、思维敏捷和睡意程度的变化紧密相连。根据研究观察,一般在临近正午或傍晚时,我们的体温同比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相对较高,此时我们整个人的状态也最敏捷和活跃。而进入夜间,随着体温逐渐下降,我们就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困乏和怠惰。

体温的变化每一天都会按照固定的节律发生,无论前一夜是否睡眠或是否睡的好。因此,即便是失眠,我们的思维还是会随着体温的上升而更加敏捷,由此可以看出,偶尔的失眠对于我们的思维活跃度的影响其实并不会很大。

一些研究表明,同比于睡眠良好者,失眠的人日常体温波动相对较小。关于原因,科研人员认为很可能是失眠者由于感到疲倦,为了应付这种疲惫,促使我们身体的活跃性也随之降低,所以导致体温变化相对更平稳。而这样的模式使失眠状况更加恶性循环,即处于失眠总是感到疲劳——身体活动同比减少——失眠加剧。另有研究表明,早期失眠者夜间体温下降时间同比睡眠正常的人晚3个小时左右。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照明以及活动的增加等原因。

与此同时,昼夜日光的交替循环及其对大脑中褪黑素(由松果体产生,目前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和改善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力、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的刺激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和体温,这也是部分失眠者选择服用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一个原因。太阳初升时,褪黑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发出体温即将上升的信号;日落西山时,褪黑激素分泌开始逐步上升,致使体温开始上升后下降。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日晒以及锻炼习惯,对于减缓失眠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的睡眠时间也出现相应的减少,婴儿时期可能全天绝大部分时期都处于睡眠之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仅需要10个小时、7个小时,甚至更少的睡眠时间,期间我们也不断在调整对睡眠的认识和需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方面要适应睡眠需求时间减少而带来的习惯改变,另一方面却要遭受失眠所带来的的困扰。尤其是睡眠质量也随之下降,浅度睡眠越来越多,醒的也越来越频繁,且更容易受外部干扰而觉醒。而常见的压力,如工作、学习、孤独、不良的人际关系、丧亲之痛、病痛或者对死亡的担忧等等,也会更进一步扰乱我们的睡眠。

另外,同步于年龄的变化,部分老年人或者由于我们繁忙的工作或学习,导致锻炼和日照时间的减少,导致体温的变化幅度减少,这都会导致睡眠质量的降低。

虽然年龄等因素会引起失眠,但是老年人必须明白失眠并不是年老的必然结果,也许正因为睡眠变化对于老年人而言实属正常,所以很多人似乎能够更好的适应这种变化,并不会咨询失眠问题。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5、慢性失眠的形成

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分手、亲人过世、学业压力、家庭生活和工作压力、健康因素、人际变化等等,这些应激性因素都会偶尔引起失眠,但对于个人而言短暂的因为这些应激因素导致的失眠都属于正常反应,我们并不会过度去介意或者受此遭受较大的影响。有研究人员猜测,失眠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适应的功能,它是使我们花更多时间思考和去应对这些压力的一种调节方式。

一般而言,这些短期性失眠仅仅持续几天或几周,一旦压力源被我们解决了或者适应了,生活和睡眠自然而然地就会回归到常态。然而对于部分人却不然,引起失眠的压力源看似消失了,但是失眠却缠绕不离。一般把这种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失眠称之为慢性失眠。这种失眠会间歇性侵扰我们的生活,这种由于日常压力导致的失眠,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我们睡眠的质量恶化,更会降低我们应付失眠的能力。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6、药物辅助的认识

关于治疗失眠类的药物有很多,现代也更容易和便捷地去获取。部分抑郁、焦虑或者治愈身体的药物,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当然,和大多数药物一样,如果使用得当,了解清楚其副作用,谨遵医嘱,安眠类药等对于调整失眠是有很大价值的,如因为时差或应激压力暂时扰乱了失眠,那么持续一小段时间,服用助眠药物对于防止短期失眠恶化为慢性失眠是有很大帮助的。又如抑郁药物可以减少快速眼动睡眠,这对于缓解或治愈抑郁症同样有很大的帮助。但在用药上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过度服用,以免产生依赖和加重副作用。

关于失眠,我们应该有哪些认识?

7、其他躯体病痛或心理问题的影响

我们的一些躯体因素,如心绞痛、高血压、慢性疼痛以及一些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等,同样会干扰我们入睡及影响我们的睡眠习惯。如果有条件,其实最好去专业的医院做一个全面的身体评估,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去治疗、改善和适度的用药,实现缓解或治愈,借以减少这些因素对睡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体温   药物   睡眠   清醒   活跃   思维   很大   年龄   因素   状态   身体   压力   小时   时间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