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易感冒,中医有良方

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晦涩难懂,哪里教过治好感冒的方法?

也许它并没有讲怎么去治疗某一个特定的疾病,但是它是一个老师,在引导着我们,教会我们,怎样去顺应自然的力量......

刘明素老师指出:《黄帝内经》是一本无价经典,但是很多人读不懂,或者读懂了用不上,这就需要掌握中医的几个要素。

只要细心琢磨、认真体会,所有问题和疑惑,你都能在《黄帝内经》中找到答案。

预防第一

所谓“大医治未病”,换季感冒以预防为主。

预防又要同时关注两个方面:感冒的内因和外因。

01 内因——过度情绪

《黄帝内经》认为不光是感冒,百病皆生于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等过度的情绪。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恐伤肾。

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可谓百病之源。

因此,换季预防感冒:

第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秋季,万物沉寂,难免产生悲凉的心境。此时,很容易产生伤感、忧郁的情绪。正因如此,秋季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和正能量,多出去走走,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感冒自然会远离你。

刘明素老师说:“最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

第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互消长的: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

懂得了这个道理,你也可以自己进行调整,来预防由情绪失调所产生的病症。

刘明素老师说:“不生病,其实很简单。只要懂生活,爱生活,适时调整节律,适度控制欲望,吃好,睡好,心情好,就能健健康康,活出精气神儿!”

02 外因——外感风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风者,百病之始也。”

《黄帝内经》认为风邪为外邪致病的首要原因,风邪袭人致病最多,且常与其他的外邪合而伤人。故说百病生于风。

针对感冒外因,我们应该在秋季:

第一,起居调养提高抗寒能力。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为防止秋凉感冒,应及时增减衣服。

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应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刘明素老师认为:适当的运动与日常的劳动,对人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天气与地气的增长,是人体真气通畅活泼的根本条件。充分领会这些基本的智慧,也就把握住了不生病的关键。

第二,调节室内恒定湿度。

秋风瑟瑟,吹走了空气中的水分。因此,秋季的空气较夏季会干燥,人们经常会感觉口干舌燥、皮肤干裂。

因此,要注意在室内要保持恒定的湿度,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治疗第二

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工作感冒了,那就进入下一步治疗阶段。

01 分辨感冒的类型

治疗感冒首先要分清感冒的类型。

中医主要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湿感冒证、时行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血虚感冒。

其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最为常见,并在不同的季节,夹时邪相合而侵入人体,秋季多为夹燥邪的风寒感冒。

02 分辨感冒的阶段

中医学说把感冒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是太阳症,此时病停留在人体表面,应使用发表的药,即发汗剂。

第二是少阳症,此时病毒已进入淋巴或内分泌系统,应使用和解药剂,使其经由小便排出。

第三是阳明症,此时期病毒停留在大小肠中,此时使用攻下剂,使病毒自大便排出。

分辨出感冒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发汗剂   黄帝内经   精气神儿   中医   外因   内因   风寒   良方   湿度   水分   秋季   情绪   人体   病毒   能力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