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经方》民国名医张锡纯论“小青龙汤加石膏”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后世所用分量:

麻黄二钱 桂枝尖二钱 清半夏二钱生

抗芍三钱 甘草钱半 五味子钱半干姜一钱

细辛一钱

此后世方书所载小青龙汤分量,而愚略为加减也。喘者原去麻黄,加杏仁。愚于喘证之证脉俱实者,又恒加杏仁三钱,而仍用麻黄一钱,则其效更捷,若证虽实而脉象虚弱者,麻黄即不宜用,或只用五分,再加生山药三钱以佐之亦可。惟方中若加生石膏者,仍可用麻黄一钱,为石膏能监制麻黄也。

《伤寒论》用小青龙汤无加石膏之例。

而《金匮》有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是以愚治外感痰喘之挟热者,必遵《金匮》之例,酌加生石膏数钱,其热甚者又常用至两余。

《伤寒论》小青龙汤治喘,去麻黄加杏仁者,因喘者多兼元气不能收摄,故不取麻黄之温散,而代以杏仁之苦降。至《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有石膏之寒凉镇重,自能监制麻黄,不使过于温散。故虽治喘而肺胀兼烦躁者,不妨仍用麻黄,为不去麻黄,所以不必加杏仁也。

惟此汤与越婢加半夏汤,皆主肺胀作喘,而此汤所主之证又兼烦躁,似更热于越婢加半夏汤所主之证。乃越婢加半夏汤中石膏半斤;小青龙汤所加之石膏只二两,且又有桂枝、姜、辛诸药为越婢加半夏汤中所无,平均其药性,虽加石膏二两,仍当以热论,又何以治肺胀烦躁作喘乎?由斯知其石膏之分量必有差误。是以愚用此方时,必使石膏之分量远过于诸药之分量,而后能胜热定喘,有用此汤者尚其深思愚言哉。

外感之证多忌五味,而兼痰饮喘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敛之力,能将外感之邪铜闭肺中,而终身成劳嗽也。惟与干姜并用,济之以至辛之味,则分毫无碍。按五行之理,辛能胜酸,《内经》原有明文。若不宜用干姜之热者,亦可代以生姜,《金匮》射干麻黄汤生姜与五味并用可知也。若恐五味酸敛过甚,可连核捣烂,取核昧之辛以济皮味之酸,更稳妥。

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其人或素有他证,于小青龙汤不宜,而至于必须用小青龙汤时,宜将其方善为变通,与素有之证无妨,始能稳妥奏功。

平均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之证又有热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龙汤三十余年,未尝一次不加生石膏。即所遇之证分毫不觉热,亦必加生石膏五六钱,使药性之凉热归于平均。

若遇证之觉热,或脉象有热者,则必加生石膏两许或一两强。若因其脉虚用人参于汤中者,即其脉分毫无热,亦必加生石膏两许以辅之,始能受人参温补之力。至其证之或兼烦躁,或表里壮热者,又宜加生石膏至两半或至二两,方能有效。曾有问治外感痰喘于愚者,语以当用小青龙汤及如何加减之法,切嘱其必多加生石膏,然后有效。

后其人因外感病发,自治不愈,势极危殆,仓惶迎愚。既至知其自服小青龙汤两剂,每剂加生石膏三钱,服后其喘不止,转加烦躁,惴惴惟恐不愈,乃仍为开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又加生石膏一两。一剂喘止,烦躁亦愈十之八九。又用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苏子、半夏、牛蒡子各三钱,生杭芍五钱(此方系后定之从龙汤),为其仍有烦躁之意又加生石膏一两。服后霍然全愈。

此证因不敢重用生石膏,几至病危不起。彼但知用小青龙汤以治外感痰喘,而不重用生石膏以清热者,尚其以兹为签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青龙   石膏   汤加   痰喘   生石膏   干姜   脉象   伤寒论   外感   麻黄   半夏   桂枝   药性   杏仁   名医   分量   民国   烦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