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路志正先生从小练童子功,他的童子功就是什么内容先背下来,这样方便以后理解。像牛吃草一样,先把这个草吃进去然后再反刍,慢慢地细嚼,才能真正把这个味嚼出来。

小时候,路老的父亲教育子女非常严格,每晚必须要读到12点,他在煤油灯底下读书,父亲就在旁边坐着。这读的第一部书就是《易经》,对一个孩童来说可想而知是多枯燥乏味,而路老却是能背下来的。所以到了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书,路老都能倒背如流。不过也多亏了这童子功,文革时家里书都被抄走,路老才能凭着脑子里的书,耳提面授地教导孩子学习中医。

视频加载中...

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路老不仅在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和书法上也是非常有研究的。在路老两个儿子小时候,父亲就经常让他们背古文,练毛笔字。有时候带他们出去走,一句话一句话地边走边教,等到回家的时候一首诗就背完了。不仅背唐诗,还要背《琵琶行》《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等这些经典古文。

“父亲对我们管教非常严格,从小让我们先背《三字经》,之后还读了很多《古文观止》的文章,都是背下来的,这也为我以后读医书的古文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路老三儿子路京达说。

1966年文革爆发,路氏兄弟不再上学,路老的二儿子路京华回忆说:“我们班里有几个好朋友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老在一块下象棋、打扑克,想着不上学了心里挺高兴,也不用做功课,天天就这么玩儿。”

可是后来路老心急教训道:“你们天天这么玩儿,将来怎么办?玩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干脆就在家学医吧,不管将来社会、时代怎么变,医生这个行当是不会变的,治病救人这个事情不会有什么变化。”

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路氏两兄弟都是先学针灸,先按照《针灸大成》背穴位歌,再看《中医学概论》。

“看书哪懂那些东西,阴阳五行是什么?说实在话,读了半天嚼树皮似的,一点味也嚼不出来。”路京华回忆。

但还是得背,路老告诫儿子小说之类的东西不用多看,趁小时候记忆好,多记东西多背东西,理解不理解都不着急,以后慢慢想就好。这就叫童子功,理解不理解,先念先背。

过去讲“一针、二灸、三用药”,用针简便易行,效果也好,而且在农村有时候缺医少药,针灸比较方便,所以路氏兄弟先学针灸后才开始学药。

背完《针灸大成》以后开始学针灸。彼时路老家中书多书还在,针灸挂图也多,每张图不一样就都挂起来,一个一个找穴位。

“那时候小,被锁在家里,拿圆珠笔按照书上写的尺寸和标志,找到穴位以后画个圈儿,然后穴位跟穴位之间划线。找好穴位以后自己在自己身上扎针。”路京华说。

“我和我哥哥学中医练的都是童子功,就是背整本书,像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内经》没有整本背,背的是《内经知要》,然后像《濒湖脉学》,汪昂的《本草备药》,还有一本《医宗金鉴》是整本背的,由于我们练的童子功,所以在后来考研究生的时候,还有后来的中医学习中,沾了不少光。”路京达说道。

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背书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路老传授的秘诀是:背书不是一句一句去记去背,就是念,什么时候念书念到了把书本合上了跟看着书一样不用思考就能念出来,才算是把书背住了,要是磕磕巴巴就不叫背书。

“这背书最后你念得唇焦口燥的,拉不开舌头,不念还不行,有时候不念不让你吃饭,让你站墙边面壁思过,有时候淘气,背不出还要挨打。”路京华回忆说。

背书还有一关就是容易犯困,总是念同一章同一段,不久就困了,路老说念书不是这么念的,过去叫唱,有点像念经,摇头晃脑这么念你才能不犯困。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确实有道理,真是越读越有趣味,理解得越好,对很多东西越来越清楚,后来我父亲再一讲就很明白了,靠小时候的童子功,中医基础打得牢,对我工作受益非常大,现在讲课可以不用稿子,随手就来。”路京华说。

路志正的中医家传 | 学医先学文,须练童子功

(左为路志正二子路京华,中为路志正,右为路志正三子路京达)

所以有言道,西医是学出来的,中医是悟出来的,有了好的童子功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印证和体验经典,最后这道就悟出来了。

纪录中医

纪录 · 故事 · 发现

微信号:jilu-zhongy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易经   本草   东阳   大成   中医   内经   穴位   古文   针灸   文革   小时候   儿子   父亲   东西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