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导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皆有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子宫肌瘤病因现在暂不明确,早期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痛经等等,常有漏诊,多由妇科B超、CT或盆腔MRI检出,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刻不容缓。从中医最早出现时期,“治未病”的思想便成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重点,此后此思想随着中国历代医家的发展,延续至今。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一、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了解以下3点,从根源探究疾病的机制

1、阳虚阴盛

阳虚阴盛是导致子宫肌瘤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健康状态,阴阳平衡,“阳化气”与“阴成形”功能正常,而无疾病产生。当异常情况发生,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疾病。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若“阳胜”,人体中阳太过,阴相对不足,则表现出阳有余的症状,如烦躁、易怒、发热等阴伤表现;若“阴胜”,人体的阳不足,阴相对过足,就会表现为阳气的温煦气化推动功能不足,阴类物质如水饮、痰浊、寒湿、血气就会无法从阳而化,留聚机体之内,在外表现为各种异常症状,如畏寒、肢冷、身重嗜睡等。

在内则积聚停留,形成肿物,《难经•五十五难》亦对这种积聚肿物的本质进行了说明,所谓“积者,阴气也”。子宫肌瘤作为血瘀的病理产物,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阳气不足。《医宗必读•积聚》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人体的阳气具有温煦卫外、推动、运化三大功能。其作用也是通过这三大功能发挥出来的。当人体的阳气不足时,就会影响这三大功能,导致出现机体失常,形成血瘀,日久则积为癥瘕,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正常情况下阳气充沛,气血运行流畅,无有血瘀产生。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

而人体阳气不足时,阳气的推动作用下降,推动无力,气虚不行,肝气疏泄不能,调达失司,气滞而血瘀,久而瘀血留于胞宫,形成癥害。在机体正常、阳气充沛时,阳气发挥其温煦诸脏腑,固卫体表的作用。当阳气不足时,阳气的温煦卫外作用下降,机体寒气内生或寒邪入侵机体,因其性沉趋下。

所以聚积于下腹胞宫中,寒气凝滞,气血不通,久而成瘀,发而成瘀。人体正常时,阳气推动水气精津在体内正常行运输布,当机体阳气不足时,阳不制阴,脾阳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聚集成痰,痰湿积聚胞宫,阻滞气血运行,产生瘀血,而成痰瘀互结之相,久而发为子宫肌瘤。

2、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人的生物钟是随阴阳变化规律运转的。早上,随着阳气升腾,人体机能开始复苏;中午随阳气到鼎盛,开始由阳转阴,人体机能下降;夜晚,阳气入阴,潜藏起来,人体开始休息。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故能精气充沛。而现代由于电子游戏、电视、微博等娱乐活动的增多,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休闲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作息。以大学生宿舍为例,据调查男生休息时间在12点之后达67.47%,女生则达49.52%。

长此以往,阳气自然损耗不足而阴气偏盛。空调的使用改变了季节更替对人的影响,打乱了人体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藏泄”变化。冬耗阳不藏、夏表闭而不开,湿瘀结于体内成痰,久而成瘀。

3、其他

现代的饮食产业极度发达,因此人可以肆意饮食,嗜食生冷肥甘厚味。而中医认为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人体痰湿邪气内生,阻碍阳气运行,损伤阳气。《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气耗”。现代人由于生活工作多方面的因素,压力过大而易形成焦虑抑郁情绪。而中医认为情志焦虑抑郁,会导致阳气内郁,肝郁不得疏发,气滞而成血瘀,久而发病。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三、子宫肌瘤患者应该何去何从?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基础,配合中药治疗

1、治疗现状

同一种疾病的虽然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证型表现,但其必然存在某一个相同的主要病机和一个发病的根本原因,这才是疾病的基本矛盾。中医针对疾病不能简单的“分型论治”,必须注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根本原因与主要病机,将“辨病”“辩证”相结合,确诊治疗的总治则,从而明确的、针对的用药。

结合“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从阳气不足为根本出发,指出血瘀是阳虚阴盛的外在表现和病理结果,认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应采用温阳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一方面无论是气虚、气郁、寒凝、湿滞、痰阻、癖血等,都是因为机体阳气不足,气机运行受到影响,阳化气受遏,不能发挥其作用,导致瘀血内停。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结于胞中,聚积成块,日益渐大而成子宫肌瘤。二则是血瘀作为子宫肌瘤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贯穿本病始终,无论从何论治,均离不开血瘀。尤其是瘀血形成后,作用于瘤体,使其生长更加迅速,而瘤体的增大又使体内气血运行失调,瘀血愈重,形成了恶性循环。势必以活血化瘀为要。

《素问•调经论》亦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指出血瘀应从温化入手。所以采取温阳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从阳气不足入手,调节人体正常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断绝疾病的发生根源,同时抓住疾病当前重点,以活血化瘀消瘀为基础,佐用温阳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方药探析

桂枝,味甘、辛,性温,如膀胱经、肺经与心经。其味可散,其性可通,甘味缓急可补,因此可发挥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散寒祛痛作用。桂枝具有抗病毒、抗菌、降糖、解热,抗炎、抗过敏、抗凝血、抗肿瘤、镇静,抗焦虑、降压、扩血管、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

具有健脾渗湿利水,宁心安神之效。《医学启源》则叙述茯苓可“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茯苓有效成分以茯苓聚糖为主,含量丰富。此成分自身不具备抗肿瘤活性,但可转化为茯苓次聚糖(也称茯苓多糖体),此物质经动物试验证实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效能。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为要药,临床常配赤芍、桃仁,发挥活血散瘀之效。《药性论》曰“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滇南本草》曰其“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研究表明,牡丹皮具有抗肿瘤作用。赤芍,性酸苦、凉,为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长于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临床上常与当归、川芎等行气活血药共用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现代研究表明,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抗内毒素等多种药理作用。桃仁,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疏》曰:“夫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不通,或击扑损伤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桃核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通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指出桃仁在治疗癥瘕方面可发挥显著作用。

现代研究表示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提取物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桃仁蛋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和抗肿瘤作用。莪术,辛散苦泄温通,归肝、脾经,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为气中之血药。醋炙后主入肝经血分,其散瘀止痛增强。《本草图经》论述:“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

这是因为此药材气味香烈,具有强大的行气通窍功能,可通肝经郁滞。专著《本草便读》提及:“莪术……破气行瘀磨积聚……除痰散滞逐寒凝……能破气中之血……攻一切癖积聚……每与三棱并用”,说明其具备很好的破气活血功能。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长期过程,科学服用中药是治疗的关键

临床领域通常配伍三棱,破气破血温通目的均可实现,大多用在寒凝、气滞血瘀引发的癥瘕痞块、痛经、闭经等疾病的治疗中。茜草,味苦,性寒,归肝经,善于凉血、止血、祛瘀、通经。茜草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

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大叶茜草素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结语:中医学在防治未患疾病的思想中,又可以分别论述为防未得之病,以得之病防止传变,病后治愈防止复发三个方面。当已检出子宫肌瘤的时候,就应抓紧治疗,同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增强正气。当疾病出现时,提示机体已出现问题。所以治疗时应从整体出发,整体论治,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或变生他病,从而做到防微杜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本草   牡丹皮   赤芍   茜草   温煦   桃仁   活血化瘀   阳气   茯苓   机体   中药   人体   作用   疾病   过程   关键   瘀血   功能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