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断舍离了吗?

01

前天,我去看望爷爷奶奶,得知奶奶在叔叔家帮忙大扫除,于是去看了一下。

一进门就看见奶奶正在收拾一堆旧衣服,叨咕着:这件可以拿回去当抹布,那件还很新不能扔……

堂妹翻出了两件自己小时候的衣服裤子,开始感叹:小时候的衣服好可爱,裤子还很新呢!

收拾了一番,奶奶把叔叔家本打算扔掉的衣服又搬回了自己的地下室,说都还好扔了怪可惜,以后慢慢收拾。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场景吗?

仔细想了一下自己,其实我也有。

之前从主校搬到实习分校的时候很多东西没有扔,总觉得会用到,然而上个月又把那些从实习分校搬回主校,其实很多物品只是放在那儿积灰,真正用到的或许20%都不到,果真符合了二八定律

02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卖掉一些钟爱的零七碎八的东西?即使别人想买,我们也会漫天要价?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其实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第1种怪癖: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假如你想卖掉自己的一件旧物品,你会首先做什么?其实你还没有把出售标签贴在物品上时就开始回忆你使用物品的过程了。当怀旧的热流涌遍全身,你对物品也会更加难以割舍。

这点我自己有体会,之前想要卖掉我的旧电脑时,我便开始回忆,旧电脑是如何陪伴了我4年,即便以前电脑卡爆甚至有想砸了电脑的冲动,但依然在内心说服自己,其实修理修理重装系统还是可以用的。

第2种怪癖: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我们对于损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只要一想到这些之前的东西要给别人了就会情不自禁的感到悲伤,这一情绪有时是使我们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因此当我们给心爱的物品定价时,想到更多的是自己会失去什么比如能干的老伙计、一份珍贵的回忆,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比如卖来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别人转手卖时标价高的离谱,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

第3种怪癖: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我们希望买我们物品的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情绪和回忆,但不幸的是买主更可能注意到电脑的划痕、房子墙角的一道黑霉斑……要想到交易的对方竟然和自己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切,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很困难的。

从这个角度看待免费试用、×天不满意全额退款等一系列活动其实都可以促进消费者购买。

因为在你看到商品的那一刻你就开始幻想拥有它的美好,而试用则会加强你对物品的所有权依赖。

购买之前你或许会想只是试用一下不满意我还可以再选择别的,但一旦开始试用,你就会本能的自认为已经是商品的所有者,而如果不买,则会引发你失去这件商品的恐惧,这种感觉会迫使你买下商品。

所以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对于自己有过高的估计,我们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回头,但实际上比我们预期的要困难得多。

不满意全额退款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要退回商品时,你想到的不只是退回,而是体验商品时的种种回忆以及失去的痛苦。

囤一堆书单,写一堆笔记,买一堆课程……仅仅这些动作就足以让我们有一种已经拥有知识的幻觉,所以我们会持续用这些行为来麻痹自己,这或许也是阻碍我们前进的一部分原因吧。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所有权依赖症

03

我知道为什么奶奶会收拾一堆旧衣服,因为他们那一辈人经历过上世纪的困难时期,总觉得一切都很珍贵,不敢浪费,总有一种舍不得的心态。所以买来的新鞋子总是放那儿,而不是用来穿的,有些老人会只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敢用好东西。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之前搬家怕衣服直接装麻袋里被大卡车弄脏,收罗的一堆包装袋派上了用场,所以在实习分校待的那一年期间,买衣服裤子的包装袋都没扔,又囤了一些。然而从实习分校搬回主校的时候因为别的原因并没有用到,搬家的时候看着那一堆袋子,也是自嘲地笑了

为什么我们会舍不得扔东西呢?

执着过去:小时候的衣服裤子,过去用过的物品、写的笔记……当在转手卖或者扔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回忆过去的种种。

逃避现实:以前读微信文章时,有用的东西会收藏到微信或者印象笔记中,总想着什么时候会有用的,过段时间会整理的。然而却总也不整理,久而久之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多,便越不想整理,所以干脆就不整理,因而导致拖延。屯了一堆的PPT模板、简历以及快要撑爆了的网盘,也是如此。

担忧未来:总想着很多东西迟早都是要用到的。我有个同学,之前去她的寝室看到她的桌子下面囤了一堆吃的。问起,她说因为以前晚上被饿醒,然而醒来的时候没有吃的,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她就会网购一堆吃的屯着,然而又出现搬家的时候很多东西还没吃了导致转手卖的情况。

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心智模式的一种外在投射。

很多时候我们贪婪地自以为我们拥有了物品,其实物品也在不知不觉中占有了我们的注意力、时间、空间和精力。

如此想来,如果一个人囤积了一堆东西,而每一件物品包括文件、各种资源等都是一个个会呼吸的生命的话,大概物品们都可以开一个主人争夺大战了,而不明白自己真正需求只会一味贪婪囤积的主人最终只会成为物品的傀儡。想想做成动漫应该会很不错

04

是时候来一场断舍离了。

每一次断舍离的过程都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这些物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否需要、合适、舒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借此不断重新认识自我:为什么这些会变得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了?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然后把当前真实的自我再固化到生活里去,从而把现有的物品替换成对于自己来说真正需要的适合的舒服的东西。

所以那些对于你没有价值的东西,不妨卖掉或者捐献出去。

想想谁需要?如果朋友需要,不妨邀请三五好友互相分享。

限制总量,不良库存等于负债,后来我不再收藏囤积那些所谓资源,而是需要的时候去搜索更适合自己的,不仅锻炼了搜索能力,也帮助我的库存减负,其实自己也并没有缺少什么。

少而精才是一种人生智慧!

晨长卡

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其实是我们心智模式的一种外在投射。

很多时候我们贪婪地自以为我们拥有了物品,其实物品也在不知不觉中占有了我们的注意力、时间、空间和精力。


你断舍离了吗?

读完本文,如果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

想阅读更多内容,欢迎到我的微信公众号:晨长进行时 逛一逛,专注分享学习、读书、成长、软件工具、科研等方面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买主   怪癖   假定   分校   贪婪   裤子   奶奶   小时候   角度   困难   衣服   物品   原因   东西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