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尿的肾病都不好治?不一定,这3类肾病预后都不差

凡是有大量蛋白尿的肾病病理类型都算不上好治的肾病?

不少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蛋白尿作为肾病早期就存在的独立症状之一,对病情的发展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大。长期存在尿蛋白的病情都不容易稳定住或反复、恶化的风险更高。

发生蛋白尿的肾病种类很多,其中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最为典型。这些肾病常伴有大量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超过3.5克),大量蛋白的流失还会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严重情况,尤其是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较严重,因此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但也并不是说存在尿蛋白就都不好处理,有些患者通过穿刺或者其他检查鉴别出病理后,还是比较好控制的。

大量蛋白尿的肾病都不好治?不一定,这3类肾病预后都不差

肾病综合征三大“巨头”,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是比较常见的典型伴有尿蛋白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

那么些肾病的预后怎么样?尿蛋白能控制到什么程度?今天来详细分析下!

年轻人的“绊脚石”——IgA肾病

IgA肾病患病人群比较年轻,多为青壮年。早期表现为典型的肾炎症状,存在单纯血尿,或者血尿加轻微尿蛋白,中后期还会出现大量尿蛋白、高血压、肾小球严重硬化的情况。

临床上,IgA肾病的预后并不是非常差。属于是有尿蛋白、血尿症状的肾病类型中最好治的一种。

总体来说,尿蛋白控制在1克以内,理想水平是0.5克以下,肾功能的进展速度就能得到明显减缓。而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免疫制剂控制后是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

大量蛋白尿的肾病都不好治?不一定,这3类肾病预后都不差


此外,还有两项影响因素,一方面是血压的控制。持续维持在130/80mmHg以下对减缓肾脏内压,减轻肾小球硬化更有利,且持续升高不超过10mmHg就不用太担心。另一方面肌酐值初始时不超过120mmol/L,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也较低。

影响病情发展的还有一项因素就是病理类型。按照Lee氏分级可分为5级,级别越靠后病理损伤越严重,表明肾穿刺出的肾细胞包括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越严重。

但穿刺病理代表的是穿出的细胞的情况,而不能完全反应肾脏整体的情况,这也是穿刺的局限性。

而且有些肾细胞增生、浸润后,随着病情的治疗也会好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量蛋白尿的肾病都不好治?不一定,这3类肾病预后都不差

大量尿蛋白“代言人”——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成年人最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之一。这类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大大量蛋白尿。为什么这么说?有些患者肾病早期就能达到数十克的蛋白尿,当然这与病理类型相关,不代表肾功能损伤严重。因此在降低尿蛋白的时间上比其他类型肾病要更长一点。

因此确诊为膜性肾病的肾友也要更有耐心。当然大量蛋白的丢失也要注意低蛋白血症的控制。

如果这两项症状控制的稳定,整体病情的预后也不会太差。且本身膜性肾病肾病有一定自愈性,一般治疗效果会大于预估水平。

大量蛋白尿的肾病都不好治?不一定,这3类肾病预后都不差

“偏爱”儿童——微小病变

肾病综合征中有一类肾病多发于儿童而非成年人,它就是微小病变。当然少部分成年人也可能发病。病如其名,微小病变性肾病本身病理类型一般发现是不会太严重,且这类病对激素比较敏感,多数儿童患者服用激素后一般在2周后会有所缓解。

很多孩子早期也是大量尿蛋白、严重水肿,家长担心肾穿刺的问题,一般这类肾病比较典型,医生凭借临床经验可以判断出,考虑孩子年龄小的问题穿刺的较少。

这类肾病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易反复。这就需要正确地去执行激素方案,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服激素后有副作用,所以治疗不充分,导致病情反复,但其实要从长远来看病情稳定更关键。

病情好转后停药的可能性大,就没必要太担心。

肾病预后差,尿毒症风险高的患者主要是对激素抵抗,不容易控制的人。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肾病友们若还有其他肾脏病问题,可直接点→“肾病~之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蛋白尿   肾病   肾小球   血尿   病理   激素   微小   损伤   病情   症状   患者   细胞   典型   担心   不好   类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