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分析得太深刻了…

01

“你不能闲着”作为一种限制性信念

“你不能闲着,你得努力,不然不行,”常常是家庭或者学校的文化灌输给我们的限制性信念。


比如有的父母从小就喜欢跟孩子说:“不能闲着,你得努力学习”,“不能浪费时间。”


甚至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都在鼓励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头悬梁,锥刺股”


“秉烛夜读”



都在教育人们不能浪费时间,勤奋的重要性。


如果你乐于不闲,乐于勤奋,这件事情问题不大。


但是病态的部分在于:有的人根本不愿意勤奋,却非习得了一种能力叫:


不能不勤奋,不能闲,不能不上进,不能让自己太放松。


为什么你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分析得太深刻了…


这就是陷入了完全置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情感需要于不顾的,强迫性勤奋,强迫性努力,强迫性上进。


这种强迫本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目标,而是监督自己不处在浪费时间,不处在不努力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己很不满意。


这本质上是一种愚蠢的自虐,是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典型表现。


古人虽然说要勤奋,但古人还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遗憾的是,在好多人习得规则里,非常教条,就是“人只能怎么怎么着,不能怎么怎么着,否则会怎么怎么着。”


完全没有一点辩证地、灵活地看待事情和世界的角度。


也就说很多养育者、老师没有教会孩子灵活的辩证的看待问题,看待事情,只灌输了给了孩子一堆死规则,一堆由恐惧制造的禁令。


所以孩子在心理上就时刻像一个陷入在恐惧状态的白鼠,不停的在窜来窜去,唯恐停下来就会出现父母说的被打死。


是的,这样的孩子身体本能的放松功能被破坏,思考能力也被禁锢。


唯独被剩余的是——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对付没有满足死教条所产生的惩罚。


02

除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一个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是不敢让自己闲下来的。


一个极度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能让自己闲着吗?


什么样的人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呢?


答:早年处在弱势位置,自尊受损的人,和背负着父母在活的人。



比如早年经常被人看不起,被人耻笑,没有话语权,不被认可的小孩。


容易在长大后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特别追求出人头地,以求有一天可以扬眉吐气,拿回自己的荣耀。


为什么你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分析得太深刻了…


他们试图拿回的其实是早年受损的自尊心。


这样的小孩在成长中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发展出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来安慰自己,久而久之,分不清理想和现实。


他们会固执的用理想的自己来要求现实的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当理想的自己达不到的时候,无法对自己满意,从而无法让自己心安。



往往是因为父母有很多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统统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代自己去实现,因此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比如有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直比不过周围的人,心理上处于劣势,内心极度痛苦。


有了孩子后,就把这种克服劣势的任务通通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孩子能达到要求还好。


更多的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处于一种自我不接纳的状态,因此他们没有能量让自己闲下来,因为还没完成“任务”。


还有的父母喜欢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无能感向孩子身上传递。


给自己的孩子提出彼此矛盾的要求,要求孩子既要有这个优点,又要有这个优点,无法接纳真实的孩子。


为什么你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分析得太深刻了…


比如要求孩子既要活泼外向,又要安静内敛。


既要孩子妙语连珠,又要孩子不要多嘴多舌。


他们会在一种情境中,说孩子,你为什么不能活泼一点,外向一点,像莫某某谁。


又会在另一种情境中,指责孩子,你为什么就不能像谁谁谁一样安静一点,你看人家多有气质。


总而言之,就是怎么看自己的孩子,怎么不顺眼,浑身全是缺点。


这种挑剔型的父母人格发展比较有问题,他们本质上看不起自己,嫌弃自己。


潜意识中就把这种看不起、嫌弃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以释放自己的情感虐待冲动。


在情感虐待中长大的孩子,无力辨别父母提出的要求的客观性。


也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盲目的要求,总是处于自我搏击的自我虐待中,自然不敢让自己闲下来。


不仅不敢让自己闲下来,让自己舒服下来,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以的。


为什么你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分析得太深刻了…


因为他们习惯的是自我虐待。


现在社会有很多病态的部分,其中之一便是对“自我的强迫”成为常态。


甚至很大程度上,人们以能“自我强迫”的深入程度为荣。


“自我强迫”正是工业社会人把自己当工具用的极度表现形式,也是人能实现“物化自己”的心理机制。


03

最后的话:


人不是工具,你也不是你自己的工具,你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人。


越是能敢于承担自己的独特,越是能找到自己的人,越是能摆脱这种物化自己的模式。


你是你自己的主体,你是自由的。


大概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并努力地活出这一点,才会发现天地其实无限大。


当然,首先尝试摆脱早年家庭的带来的限制,扔掉不属于你的命运,套在你身上的父母的要求。


做到这几点,你就可以拿回绝大部分的自己。


后台留言,让我来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强迫性   限制性   这一点   教条   早年   闲着   勤奋   深刻   身上   父母   现实   状态   理想   自我   努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