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漏汗的古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功效。

【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恶寒发热,四肢掣痛,难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脐下悸。

专治漏汗的古方--桂枝加附子汤

自汗的特点是多在白天出汗,一活动就汗出,安静时汗出较少。盗汗是睡中汗出,醒来汗止。但如果出汗很重,不活动时也有明显出汗,甚至肉眼就可看到汗液从皮肤中渗出,《伤寒论》叫做“漏汗”,是一种严重的自汗,由于汗孔的开而不闭,病人也怕冷的厉害,即使小风一吹,也感觉寒透入骨。

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营卫不和的问题,而是卫气本身的虚弱问题,卫气虚弱,固护能力下降,汗孔不合,就会漏汗。汗出较多,不但伤阳气怕冷,而且伤阴津,导致小便量少,因筋脉失于濡养,腿也容易抽筋,所以经常出汗的人容易发生小腿抽筋。

这时用桂枝汤,就有点病重药轻了,要加上附子才能够劲,《伤寒论》叫桂枝加附子汤,专用来治疗漏汗的。

附子温补能力极强,是强力动能中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任何一处阳气虚弱,都可以用附子温补,尤其是它的温肾阳、补卫气的作用更为迅捷,扶阳固表,能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人体免疫防御作用,是治疗阳虚出冷汗、老年伤寒、免疫功能下降、心肾功能衰退等病症的良药。

前年,武汉广慈中医门诊医生诊治的一位50多岁男性病人。炎热天气,竟穿着薄棉衣而来,上身穿一件薄棉袄,内裹毛衣,下身穿厚布裤子,内又套两条长内裤,并戴着帽子和口罩。医生问他发病的原因,他说一周前感冒,因过去服用感冒药很不容易出汗,要加倍用药才可以发出汗来,这几天有事情缠身,喝了四倍于常规药量的发汗药,当晚即汗出如洗,但觉口干,解不出小便来,晚上睡觉时冷的厉害,喝一些姜汤稍微温暖一些。但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就一直出汗不止,怕冷更加严重,看见电扇转动就害怕。

来诊时,可肉眼看到患者脑门、手背等处有汗液渗出,小便少,这是发汗太过所致。

张仲景在第一张治感冒的方子桂枝汤后曾谆谆告诫,不可过服解表发汗药,发汗时要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否则不但治不了感冒,而且会导致其它疾病。这个病人,自行服了四倍于常规量发汗西药,属于典型的发汗太过,已经到漏汗的程度,卫气受到极度的损伤,所以给他开桂枝加附子汤,其中附子用30克,并合上固表止汗的玉屏风散。

服三剂后,汗出即止,一周后复诊,着单衣而来,各种症状基本解除,再减少附子用量服一周,病愈。

桂枝加附子汤不仅治疗阳虚漏汗证,根据漏汗这个主症和阳虚的病机,本方还能治疗阳虚漏乳证、阳虚的月经过多等妇科疾病。

一妇人,35岁,生有一子已8岁。近几个月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白天为重,经常打湿衬衣,眼看夏天来临,不敢出门。乳房不红不肿,不痛不胀,妇科检查未发现阳性病征。所溢乳汁稀薄而淡,没有什么气味。这是阳虚的漏乳证表现,其发病的机理与漏汗一致,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两周而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附子   桂枝   发汗药   玉屏风散   汗孔   伤寒论   古方   汗液   阳气   伤寒   专治   乳汁   去皮   肉眼   虚弱   乳房   病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