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看了就明白,建议收藏

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好像大夫看起来挺轻松的,基本上问一下,开一些药就可以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其实不然,正如最近短视频当中比较火的一个题材叫做“你眼中的XX和别人眼中的XX”,中医也是一样,抛开能否准确辩证这一点外,用药也是很有讲究的,清代名医徐大椿就在其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首先提出了“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其中记载:“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说的就是病邪好比是敌人,药物好比是士兵,而治病就如同打仗。

为什么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看了就明白,建议收藏


什么是“用药如用兵”?

自此以后,诸多医生皆言“用药如用兵”,但鲜有阐述者。我仅能就个人临证所悟,跟大家聊一聊我的粗浅认识。

一、临证处方用药,当天地人皆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这样解释

“王”字:“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中医理论的产生,就是通过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并加以研究总结出来的。

讲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他说知道患病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什么病更重要。

为什么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看了就明白,建议收藏


中医看病一定要通晓天地人,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在北宋年间,广州府通判杨立之返回楚州,咽喉生疮红肿,溃破脓血如注,寝食俱废,势甚危急,群医束手无策。

适值名医杨吉老来楚州,遂前往诊治。杨吉老细察良久,开口说道:“不需看脉,吾已知其病因。此疾殊非一般, 须先吃生姜一斤,然后方可投药,否则必难治愈”。

要知道咽喉溃破流脓,疼痛难忍,应当属阳热之证,再吃生姜就无异于火上交油,而通判因为杨吉老阅历精深,医术高明,当无戏言,遂吃起生姜来。

初尝几片,并无加重,再吃反而觉得味道甘甜而香。

吃到半斤时,咽喉疼痛渐若消失。

食至一斤,开始感觉姜味辛辣,脓血竞止,不知不觉,病已痊愈,甚以为奇。询其缘由,杨吉老答曰:“君在南方做官,必多食鹧鸪,此鸟好吃半夏,时间一久,半夏之毒侵及咽喉,故发喉痈。生姜专治半夏之毒,能清其病原,故而药到病除”。

二、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这一点我们看战争片都知道,元帅调兵遣将通常都会安排两批人,一批人出门迎敌,另一批人留守阵地,其实就是有攻有守。包括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曾经提出著名的“论持久战”和“论游击战”的理论,就是

要一边抓生产,一边打游击, 生产就是扶正,游击战就是祛邪。

所以我们治病开药也一-样要做到有攻有守,有散有收。

举个例子说明,在半夏泻心汤中,黄芩、黄连清上热;半夏、干姜祛除寒饮;人参、大枣、炙甘草补胃虚。

又比如很常见的桂枝汤中,桂枝、生姜助卫散邪;白芍、大枣助营补虚;炙甘草健胃,胃健则营充卫实,邪气必祛。

这都是攻防兼施的一些体现。

为什么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看了就明白,建议收藏


三、正兵迎敌,奇兵制胜。我还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和敬佩诸葛亮的用兵入神,常常一边正面迎敌,另一边背后偷袭,结果大获全胜。

其实中医何尝不是如此,有常法就有变法,而常常变法通常都有奇效。这一点在各类书籍中常有体现,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

1、张景岳曾治少妇王某,王某平素喜食生冷瓜果,隐患心腹疼痛之证,每次发病,几天不能进食,数年之后,病发则吐出蛔虫,初时尚少,后来则多至一二十条。

更医多人,只知驱虫,随治随生,百药不能根治,而张景岳据证察脉,知其伤于生冷,致使脾胃虚寒,阴湿内生,虫无湿不生,唯有温养脾胃,祛其寒湿,杜其虫生之源,方能断根。遂用温中健脾之法,药尽而病除。

2、有一人小便赤且痛,凡车前子、桑白皮类利水清热之药均已遍服,始终不愈。遂向当时名医傅时泰请教,傅曰: “不用开方,但用好玉桂开水饮之,日一钱,五日当愈”。

如其言,果然奏效。人询其故,傅对日:“天下事,和同则易于转移,相激则反生祸患。故以凉解热者,必以热为引;如以兵捕盗,必以盗为眼线,亦此意也”。

看完这两个例子,我们再来聊聊第四点。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者, 诡道也。说的就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而不是墨守成规,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用药也是一样。

例如,陈皮这个药材,不少医生强调其用量不可大,以五到十克为宜。看似很有道理,实则谬也,陈皮用量多少应该看需要用于什么,而不是都用这个量。

陈皮3~ 5g,以升清阳为主;陈皮10~ 15g,以健脾理气为主;陈皮15~ 20g,以化痰止咳为主;陈皮30g以上,以降气、止呃逆为主;陈皮60g以上,可以通便导滞。

再比如白芍,10 ~ 15g缓急止痛;20 ~ 30g可通便;60~ 120g 可利胆退黄。

由此可知,遣方用药一定要熟知药性和量效关系,用药之量不可千篇一律。

为什么中医讲究“用药如用兵”?看了就明白,建议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车前子   兵无常势   脓血   白芍   半夏   桂枝   生冷   陈皮   游击战   大枣   这一点   脾胃   生姜   名医   咽喉   讲究   中医   建议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