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茶饮,你不了解的古代茶饮

两晋、隋唐药茶史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饮

这一时期的茶饮已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百姓都能享用的普通消费品,在社交活动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待客礼仪,“客来敬茶”、“坐席竟下饮”。

在两晋时开始出现茶摊、茶馆,南北朝时首次出现了商业性店铺“茶寮”,可供人们饮茶和住宿。南北朝医药学家、道家陶弘景坚信:“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

我国唐以前无“茶”字,皆作“茶”字,其字曾在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出现过:“谁谓茶苦,其甘如荠”。

在汉唐之间的张载曾吟到:“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楼诗》)。孙楚在《出歌》中指出茶业的中心仍然在巴蜀地区,“姜桂茶汤出巴蜀”。


诗词中的茶饮,你不了解的古代茶饮

隋唐时期的茶饮

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走向繁荣,百业俱兴,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茶宴、茶会等多种形式的饮茶活动也开始流行,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诗仙酒仙李白也是位品茗仙客,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的诗中云:“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著名茶家卢伞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茶饮的神妙:“天了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近千卷。四碗发轻汀,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朝是茶饮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著作,这就是茶圣陆羽的《茶经》。该书成书于公元758年左右,书中对茶的起源、名称、品质、种植、栽培、加工制作、品茶用具、水质、饮茶习俗等有关茶艺的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至此茶学成为了一门专门的技艺和科学,这对全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书中陆羽还特别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在唐朝还开始了一项科学创举,将单纯的茶与其它药用原料结合应用,这无疑扩大了茶饮的作用范围,也增强了茶饮的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唐朝又被称为是药茶的萌芽时期。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详述了药茶的制作、饮用和适应症,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

唐朝对纯茶叶饮料的保健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医家陈藏器精辟地总结到:“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能“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肯定地说:茶“令人有力、悦忐。”

孙氏的弟子孟桔是我国第一位食疗专家,他在其所著的《食疗本草》中介绍了茶能治“腰痛难转”、“热毒下痢”。大诗人白居易深有感受地讲到:“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大书法家颜真卿则赞扬茶饮“流华净肌骨”。

在唐朝我国的茶饮开始向日本、印尼、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等国家传播,推动了中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斯里兰卡   玉泉   本草   枯肠   印尼   肌骨   阿拉伯   两晋   隋唐   南北朝   食疗   唐朝   起源   诗词   学家   时期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