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静心、悟礼

茶的发展。不得不说和佛有很大的关系。

茶,静心、悟礼

佛教教徒有很多的规矩:不能饮酒、过午不食、戒荤食素。

茶,静心、悟礼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僧徒在饮食上的需求,茶就自然和佛教产生了亲密的关联。

佛教——坐禅修行

坐禅讲究的是“境”,静坐静思。僧者盘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不卧不眠,通常坐禅达九十天之久。

茶,静心、悟礼

长久的坐禅,难免会产生疲倦,让人有睡眠的欲望。这时,茶就出现了,它既符合佛教戒律,可以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非常适合作为午后不食之补充的饮料,能够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

因此,茶就成为了僧侣们最理想的饮料

佛教僧徒饮茶历史追溯

佛教徒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代。

《晋书·艺术传》记载,僧徒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昭德寺内坐禅修行,他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茶,静心、悟礼

中国古代有将茶叶掺和果料香料一同饮用的习惯。“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

唐宋以后,佛教中的禅宗得到迅速发展。禅宗强调以坐禅的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所以,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

茶,静心、悟礼

道原的《景德传灯录》中说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其中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的记载。温州瑞鹿寺的本先禅师,“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

此时,饮茶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临漳县   晋书   景德   都城   果料   僧徒   后赵   佛教   佛教徒   禅宗   香料   茶叶   疲劳   讲究   饮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