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肌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对于肾衰患者降肌酐不是最重要的


“我的肌酐又高了,是不是快尿毒症了,这可怎么办啊?”

“肌酐又降了一点,太好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大家”


对于肾衰患者,肌酐的高低就是决定着大家的心情的标准。


但肌酐升高一点就真的代表肾功能恶化了吗?

肌酐降低一点就真的代表肾功能在好转吗?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眼睛只盯着肌酐看,如果检查结果中,只有肌酐一个指标降低了,就算别的指标都加重了,心情就特别的好。如果很多指标都好转了,只有肌酐这个指标升高了,心情也特别的糟糕。


其实,稍微理智一点的人,就不会这样认为。


说实话,单纯降肌酐的方法真的有很多种,以前也曾经给大家总结过。常见的主要有两种:

一、减少产生

1.控制饮食:大家都知道,肉蛋奶等高蛋白类食物摄入多了,肌酐生成就会增多,所以严格控制饮食,肌酐产生就会减少。

2.减少活动:肌酐产生需要肌肉活动的参与,所以少活动就可以减少肌酐的产生。


二、增加排泄

1.增加肾脏排泄:这是最根本的,肾脏排毒能力增加了,才是肾功能好转的真正标准。这一点不容易办到,放在后面说。

2.增加肠道排毒:这是降肌酐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口服肠道排毒药:如肾衰宁、尿毒清、大黄、炭片等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以及灌肠:中药灌肠、炭片灌肠、结肠透析等方式,来增加肠道的排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一点肉蛋奶不吃,每天除了必要的活动就不下床,大量使用肠道排毒药使大便保持在每天四五次,每日灌肠两次及以上,只要不出现脱水现象,我相信很多患者的肌酐是可以降下来的。


但是这些手段造成的肌酐降低,并不是你肾脏功能好转的表现,因为肌酐并不是通过肾脏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去的。这种现象只是表面上好看了一些,而且这种“好转”的现象也只是暂时的。


那么能够真正增加肾脏排毒能力的方法有什么呢?


1.治疗原发病

如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原发病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如果把血糖和血压控制好,就能改善肾功能。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果肾功能损伤较轻,肾脏体积还未缩小,有时候可以通过适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少肾脏炎症损伤,保护肾功能。有的患者肌酐200多了,肾功能都能够维持二十几年处于稳定状态。


2.控制并发症

肾功能损伤越重,并发症就越多越严重,同时反过来并发症也会加重肾功能的恶化。常见的并发症有贫血、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控制好这些并发症,就能够保护残存的肾单位,对稳定肾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降肌酐,还有更重要的指标需要注意,因为这些指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1.血钾

肾衰患者随着肾功能逐渐恶化,发生高钾血症的几率也逐渐增加,血压严重升高如>7.0mmol/L,很容易导致心脏骤停而猝死。

2.代谢性酸中毒

就是二氧化碳降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深大呼吸,合并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3.尿素氮

尿素氮也是肾功能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可是很多人并不重视,其实尿素氮的毒性要比肌酐大的多,它可以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烂出血,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尿毒症脑病,尿毒症心肌病等。


无论是治疗任何疾病,安全问题都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再想办法去解决我们最在意的事情才有意义。另外治肾病不是治肌酐,要综合分析所有的指标去判断治疗效果,不能走极端。


以上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肾之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患者   酸中毒   方法   灌肠   尿毒症   高血压   肠道   肾脏   并发症   损伤   肾功能   血压   现象   指标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