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过程,莫问前程

汲汲于经济结果,经济结果是改变不了的,反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做法。

近段时间来,自己似乎陷入了这种被动状态。要想创作获取成果,需要学习的积累,写作的积累,需要前期长时间的寂寞,巨量艰辛付出,经受住不断的失败挫折考验,才有可能收获一定的创作成就。

就如王献之随父学书法,王羲之要求写完十八缸池水,当王献之写完三缸水时,就认为自己的书法已足够高超。王献之写了一篇书法作品,让其父王羲之评价,王羲之并没有作任何评论,只在其“大”字上加一点,为“太”字。王献之拿去给他母亲欣赏,其母看完后,评价道:“整篇作品唯有太字那一点,有你父亲风骨。”自此后,王献之静下心来,勤学苦练,再没有在中途产生任何骄傲自满情绪和做法,直到将十八缸水练完,终成就“二王”之美名。

之所以千千万万人流于平庸,成为芸芸众生中的点点一尘,就是因为,能够静下心来勤学苦练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人都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满足于已有的生活状态。走上人生巅峰的极少数人,在奋斗过程中,无不付出了艰辛努力,背后是长时间的磨练和超出常人的忍耐。

读书破万卷。按照每日30页的读书量,一月读完900页,约两本书,也就24本/年,读万卷书得多少年?读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创作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按600字/篇文章计算,也需要创作完1700篇文章,才够100万字的创作量,按2篇/日,理论上也需要近两年半时间。而我,这么多年来,一年创作的最高纪录也就500篇。如此前提下,就去索要所谓的创作成就和经济结果,岂不贻笑大方?

刚刚摸着创作门槛的我,怎能将诸多时间和精力花之于获取经济结果呢?现时的我,应该享受创作的过程,为创作出作品,为创作出质量不断提高的作品而欣喜,而满足。至于因创作而获取的经济收获,那只是创作的副产品,有则高兴,无则加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王羲之   无则加勉   过程   勤学苦练   篇文章   前程   书法   艰辛   漫长   精力   做法   成就   状态   时间   作品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