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治疗恐致命?!专家解析关于糖尿病常见的 8 大误区


糖尿病不治疗恐致命?!专家解析关于糖尿病常见的 8 大误区

糖尿病治疗要及时,才能避免后续各种并发症对于生命造成威胁,以及使生活品质受到影响。但大众对于糖尿病认知存有各种迷思,导致对治疗踌躇不前。Heho 特别整理常见的糖尿病 8 大迷思,请专家为大家解惑。

Q1:糖化血色素正常、饭前血糖值偏高,表示没有罹患糖尿病吗?

A:X,若有贫血问题,可考虑用“糖化白蛋白”来检验!

临床上,曾遇过患者主诉,饭前血糖值偏高,但糖化血色素却正常,因为没有明显不适,所以没有持续追踪,直到快速暴瘦之后才发现,真的是得了糖尿病!书田诊所家医科主任医师何一成说,其实是错过了检验值隐藏的秘密!

“糖化血色素”指的是三个月之内的血糖指数,而“饭前血糖值”则是吃饭前当下的血糖值。一般来说,如果有糖尿病的话,即使饭前血糖值正常,糖化血色素也会超出正常值。

然而,透过糖化血色素看是否罹患糖尿病也有缺点,就是如果血色素本身出了问题,数值就会出现错误。

不适用糖化血色素检测者,如患有缺铁性、镰刀型或海洋性贫血者;最近有出血、溶血或刚接受输血的人;慢性肾脏病或洗肾患者、孕妇。这类的人可考虑用“糖化白蛋白”来代替“糖化血色素”检验。

Q2:高血糖易发生并发症,血糖是越低越好?

A:X,低血糖致命危机不亚于高血糖!

许多人都知道,高血糖可能会造成视网膜问题、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但林口长庚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林嘉鸿提醒,低血糖造成的致命危机不亚于高血糖。

糖尿病不治疗恐致命?!专家解析关于糖尿病常见的 8 大误区

“因为大脑神经功能需要葡萄糖,如果体内血糖值仅有 50~60mg/dL,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像是心跳加速、颤抖、冒冷汗等;血糖如低于 50mg/dL,可能导致幻觉、胡言乱语,严重时甚至昏迷不醒,造成脑部功能损伤。”

林嘉鸿指出,在不该吃东西的时候吃了、吃太多,或是想要放纵一下吃了高糖的食物,或是在吃饭的时候,然后打胰岛素来控制,其实反而会造成血糖一下飙高、一下降低,昏倒的风险更高。

低血糖最可怕的是,常出现于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说:“如果没人发现,直接一觉不醒,非常可怕!”建议随时监测自己的血糖,如果吃东西间隔拉长,药物剂量就要调整,最好咨询专科医师。

Q3:只要施打胰岛素治疗,之后就会迈入“洗肾”的不归路?

A:X,糖尿病迟不治疗才会洗肾!

前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智能糖尿病暨代谢运动中心副院长谢明家直言,糖尿病的治疗观念是,积极控制血糖,减少产生并发症机会,而“糖尿病肾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因为血糖不控制,使肾脏长期浸泡于糖水中,就会导致肾脏受损、肾功能衰退,逐渐转变成慢性肾病变,最后走上洗肾的不归路。

根据统计,国内目前的洗肾病人中约有 40~50% 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病患的增加,也间接造成洗肾人口也日益增多,其严重度不容小觑。”建议糖友,及早开始治疗,快速控制好血糖,就能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肾病变的机会。

Q4:使用了胰岛素,表示糖尿病很严重?

A:X,只是罹病原因与胰岛素功能缺失有关所致!

谢明家表示,胰岛素治疗并不是在病情变严重时才使用,而是在使用其它降血糖药物后,都无法稳定的控制血糖,才会建议患者改打胰岛素。不过,也有些糖尿病初期患者,就必须直接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糖尿病不治疗恐致命?!专家解析关于糖尿病常见的 8 大误区

糖尿病用药是门学问,医师通常会根据病患个人状况来决定所使用的药物。他说:“降血糖药非常多种,其中,胰岛素是所有降血糖药中最能有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如果你的罹病原因是因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有所缺失,或已无法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完全不分泌,这时,就必须靠施打胰岛素来治疗。例如,像第一型糖尿病唯一治疗药物就是胰岛素。

谢家明不讳言,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能成功降低血糖、稳定控制血糖,除了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当然也是一种选项。“只要在遵循医嘱下使用,都是非常安全的,患者无须特别排斥!”

Q5:打了胰岛素,一辈子都得打胰岛素?

A:X,可延缓胰岛细胞衰退,甚至不需在服药!

谢明家指出,通常医师建议糖友施打胰岛素时,表示糖尿病病友的体内胰岛素已无法正常发挥功用了,就算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也不能达到稳定血糖的效果,因此,必须改用施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许多糖友担心,打了胰岛素,就得跟着它过一辈子!他说明,这观念是错误的,反而是糖尿病初期就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以让胰岛细胞获得休息,进而延缓胰岛细胞衰退速度。

“许多糖尿病初期患者,在短期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后,便可顺利换成口服降血糖药,甚至能停止使用任何药物。”谢明家呼吁,只要跟医师配合,遵循医嘱用药、检测血糖、饮食配合、定时回诊,就能好好控制血糖。

Q6:就是吃太多糖、甜食,才会得糖尿病?

A:X,大多数的糖尿病与基因有关!

吃太多糖就会得糖尿病?谢明家直言,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长期吃过多的精致糖类,会增加热量的摄取,提升肥胖的机率,甚至产生代谢症候群,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大家对于精致糖的摄取,应适可而止。

糖尿病的发生,最主要仍与遗传基因有关。研究发现,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有 60% 的机率罹患糖尿病;如果父母只有一位有糖尿病,子女有糖尿病的机会为 30~40%。“如果你有糖尿病基因又爱吃糖,就很容易得糖尿病。”

不过,并不表示糖友的子女一定会罹患糖尿病。“因为生活习惯的影响力更关键!遗传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当然糖尿病容易上身;但如果能好好控制体重、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养成健康习惯,就能避免糖尿病。”

糖尿病不治疗恐致命?!专家解析关于糖尿病常见的 8 大误区

Q7:只要使用药物治疗,就能随心所欲吃想吃的食物?

A:O,只要规律服药 + 量测血糖,任何食物都能吃!

谢家明表示,罹患糖尿病最担心生活品质受影响,除了用药治疗外,但在生活上,他都会建议糖友务必遵循以下几点:每天至少喝 2000c.c. 以上的水;每天只吃三餐,餐与餐之间不吃点心;餐后必须马上吃水果,不然就不能吃。

此外,他会要求病患,饭前量血糖、饭前两小时再量一次,利用“血糖波动值”(饭后血糖─饭后血糖)数值小于 60 mg/dL,即表示该餐食内容没有问题,药物也有发生作用;如果大于 60mg/dL,表示血糖起伏较大,建议进一步调整饮食或询问医师。

他提醒,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会造成血糖高涨的食物也不同,藉由血糖波动值,以及每日饮食纪录,就能找出自己的高血糖食物进而避开或拿捏摄取量,就能随心所欲的安心吃。

Q8:糖尿病是胖子专属,瘦子不会得糖尿病?

A:X,瘦子也会得糖尿病!

谢家明指出,得糖尿病是机率问题,虽然肥胖、BMI 超标者是糖尿病高危险族群,但事实上,身材瘦小的人也会得糖尿病。“遇到身形瘦弱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更担心,因为都是胰岛细胞功能不佳所致!”

他进一步说明,大都是因为免疫系统异常,使得体内产生抗体攻击胰脏中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第一型糖尿病”。“因制造胰岛素功能全失,只要确诊,就要马上施打胰岛素,未来也都需持续治疗。”

第一型糖尿病多与基因有关,但仍与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基因,谢家明建议,先看家族病史,若家中有长辈患有糖尿病,可至新陈代谢科寻求帮助,进行仔细的血糖评估。

详细的血糖评估有:空腹血糖值(AC Sugar)、糖化血色素(HbA1C)、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试验(OGTT)、胰脏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阻抗评估(Insulin Resistance , IR)。藉由上述检测,可精确得知自己是否为糖尿病候选人。

当检测结果不如预期,却又还未进入糖尿病病程,该怎么办?他说:“目前,越来越多人有预防观念,会选择提前用药,来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经过三~六个月后,再次检测糖化血色素,确定用药效果,并制定未来的治疗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迷思   糖尿病   血色素   胰岛   胰岛素   饭前   并发症   血糖   医师   基因   误区   药物   患者   细胞   常见   功能   建议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