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贪食冷饮

冷冻饮料、食品现如今,冷冻饮料、食品层出不穷,随处可见冰淇淋、啤酒、凉茶等饮食,老中青三代均无冻不欢。

这些饮食的温度都是非常低,食用之后,需要体内的阳气将其加热到与人体体温一样的温度。

古代没有制冷设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消暑的方法也就是喝井水、吃西瓜、喝绿豆汤等,因为这些都有清热消暑、生津解渴的作用,即使是常温的,如果吃得过多,也会对脾胃的阳气造成损伤,出现腹泻、腹痛、腹胀,而现在很多吃的东西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对阳气的损伤会更大。

除了这些,人们受到某些网红、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吃很多冰凉的东西,仿佛是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殊不知,一时所谓的“畅快”和“骄傲”会带来对阳气带来长期的损伤,等到身体发出严重警告时想再纠正,往往悔之晚矣!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过度依赖空调

到了夏天,商场、饭店、地铁等公共场所,还有自己的家里都会开上空调,来降温消暑。

天气非常炎热时,如果适当控制空调的温度,并且注重通风,不但不会对阳气造成损伤,而且还会避免暑热对阳气的耗伤。但是,人们往往将空调的温度设定得很低,时间一长,人体的阳气便难以承受。而古代没有空调,即使是皇帝和达官显贵,也只是在阴凉的住处避暑,室内降温的方式不过是让别人扇扇子,或者使用手动的风扇。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取冷方式的差异如今,空调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我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装了空调,甚至比很多发达国家的空调普及率都要高。

本来,自然界的寒气只在天气转冷时才出现,由于空调的出现使得寒气在夏天这种炎热的时节也能普遍存在,而且夏天的寒气对人的损伤更大。天气转冷,人们通常会通过增添衣物来御寒,自然界的寒凉对人体阳气的损伤往往不是很严重,然而空调这种“人工寒邪”总在炎炎夏日大肆使用,此时人们衣服穿得很少,自然更容易受寒。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医院的门诊发现,夏天很多疾病都是由人长期待在空调屋里引起的,就是当今所称的“空调病”。空调就像“抽水机”一样,不断地抽取身体的阳气,影响阳气的化生。相关研究发现,空调会降低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这也是人类近几十年体温下降的原因之一。

因此,随着阳气虚弱、体温下降,抵抗病邪的能力衰退,百病丛生是迟早之事。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熬夜

挑灯夜战学习晚上11:00,很多人还在追剧、打游戏、打麻将,或是在加班,或者是挑灯熬油地学习,其实这个时间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上床睡觉。

在古代,没有电灯,能用得起煤油灯、蜡烛的人非常少,那个时候人们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睡觉会比现在提前很多。随着电灯的发明并且普及,人们的睡觉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娱乐设施丰富多样,人们睡觉普遍都比较晚,更有甚者,“从不熬夜,直接通宵”。熬夜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晚上自然界的阳气虚弱,阴气比较盛,到了晚上人体一部分的阳气要抵御外面的阴寒。到了深夜,如果继续熬夜的话,阳气会比白天消耗得更多,而睡眠时间缩短会让阳气不能通过充足的睡眠来补充。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一方面阳气的消耗增加,另一方面阳气的补充减少,所以不难解释很多人,特别是年龄过了三十岁的,熬夜后第二天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这其实就是阳气不足,导致生命活动的动力不足。如果将熬夜当成习惯,长年累月的熬夜会对人体的阳气产生非常大的损伤。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超负荷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新兴行业,加班加点都是正常的,甚至普遍流行996工作制。

996工作制的含义是:每天早上9:00上班,晚上9:00才能下班,每周要工作六天。

每天晚上9:00下班,再加上通勤的时间,到家差不多晚上10:00,每周七天当中有六天时间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下,会让人的压力非常大。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人在高压力状态下,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皮质醇”不仅会分解肌肉,而且会促进脂肪储存,让基础代谢的速率一降再降。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中,很多上班族、白领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整天,缺乏运动。缺少适当的运动,气血不畅,阳气不通,时间长了也会损伤阳气。

同时,长时间的工作,人的睡眠时间被迫缩短,也不利于阳气的恢复。“996”的最大的“福报”,是对阳气的损伤,会对身体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错误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曾经一度让“双黄连口服液”成了网红。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吃这个药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还会加重疾病的发生。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又称双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辅料是蔗糖。从组成上看,金银花、黄芩、连翘这三味药属于清热解毒药和清热泻火药,药性是寒凉的,会伤人体的阳气。

阳气受到损伤之后,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这样反而更容易得病。很多专家发现,下雪降温的天气,人们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中医学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相通的,自然界阳气少了,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活动增强;同理如果人体的阳气虚了,也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侵袭人体。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除此之外,阳气受到损伤之后还会带来其他很多的副作用,有些已经被相关研究所证实。有些阳气不是很充盛的人,吃了双黄连、莲花清瘟胶囊等药性寒凉的中成药之后,便会觉得食欲下降,甚至会出现腹泻。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双黄连,会导致男性的睾丸变小,从中医的角度看,就是因为这些寒凉的药物长期使用会损伤人的脾阳和肾阳。

因为脾主运化、肾司二便,如果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我们所吃的食物,那么人就很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同时肾为胃关,肾主司二便,就是说肾气相当于我们肠道的阀门,如果肾气不足,阀门松动,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此外,肾还与人体的生殖功能相关,如果肾阳不足,人的生殖能力随之下降,生殖器官也会相应萎缩。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感冒后,多数人通常会自行在家里吃点抗生素、退热药。如果吃了几天,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会到医院打针输液,以为体温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是每次“治好”之后,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依然继续,过了几年之后,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感冒,身体的抵抗力越来越差,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

原因是阳气在每一次的治疗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消耗了。从中医学角度,发热本来是体内的阳气抗击病邪的一个表现,而抗生素、退热药,其实是在打压人体的阳气,让阳气抗邪的能力下降,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体温对身体其实有害无益。每感冒一次就这样治疗一次,阳气就会越来越虚,人体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差,更容易得病。

很多人也发现自己发病的频率很高,但是体温升高不像之前那么明显,很少能达到38℃,这其实并不是好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阳气虚了,所以反而烧不到很高的温度。不仅仅是感冒,很多其他的疾病也都采用了错误的治疗方式,比如很多人到了中年,会感觉自己的腰椎、颈椎、膝关节疼痛,可能会用各种关节贴来缓解症状。如万通筋骨贴、足跟痛贴、扶他林等,用这些药膏或药贴,这些虽然可以取效于一时,但是一旦药劲过去,疼痛又会发生。如果长年累月地使用,疼痛会越来越厉害,而药物的疗效会越来越弱。中医学认为,肢体关节的疼痛是局部阳气不足的表现,肢体关节也需要阳气的温养,局部阳气不足多是因为全身阳气不足,或是寒湿瘀血阻滞局部经络,阳气不能流通到局部,导致局部的阳气不足。而这些止痛的药膏、药贴,所用药材的药性一般都是寒凉的。

用寒凉的药膏、药贴治疗关节疼痛,就好比抱一大堆薪柴去救火,虽然薪柴压到火苗上的一瞬间,可以暂时把火苗压住,让人误以为火苗被“熄灭”,但是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救火的作用,柴薪反而会被火焰引燃,造成更大的火灾。这些寒凉的药物,虽然不经过胃肠吸收,对全身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局部而言,这些药物却能精准而有力地消耗贴敷部位的阳气,导致局部的阳气越来越弱,疼痛要根治便无从谈起,甚至会愈演愈烈。

这些严重损伤“阳气”的生活习惯,您有吗?

过度的锻炼

有时,我们能听到某某在跑马拉松的时候猝死了,某某猝死在健身房中。虽然不锻炼会影响人的健康,但锻炼强度超过了人体的负荷,也会损伤人的阳气,甚至会导致猝死。

比如,2019年全马、半马比赛上,有些人在赛场上倒下,有些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现在,人们因为所谓的健康理念或者为了身上出现块状的肌肉,会选择去健身,比如长跑或者举杠铃。

虽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气血的流畅,阳气的通行,但是超过人体负荷的锻炼也会损伤阳气。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在健身时需要通过阳气的作用来收缩肌肉,为心脏的搏动提供动力。相关研究显示,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能量的消耗、局部血液的流量、产生的热量可以达到平时的好几倍,这对阳气是非常大的消耗。如果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过于剧烈,身体不能够承受,阳气被消耗尽,就会导致猝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看着身体素质不错的运动员反而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因此,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应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记不要过度锻炼。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阳气虚,再加上人们很多不正确的做法,也会进一步损伤阳气。所以,在养生保健时注重扶阳气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阳气   损伤   寒凉   自然界   体温   局部   消耗   疼痛   温度   人体   身体   空调   能力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