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因阳气具有温热作用、推动作用、抵御作用、升提作用及固摄作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定之作——《黄帝内经》,就十分重视阳气,《黄帝内经》基本上与《周易》是同时代的,其中很多的哲学思想是互通的,如《周易》里面也有很多重视阳气的内容。后世的很多医家,如张仲景、张景岳、郑钦安等都非常重视阳气对人的作用,而阳气又是容易被消耗亏损的,比如熬夜、冷饮、贪凉、滥用抗生素等,或是情绪不佳,都会损伤阳气。正如张景岳所言“阳常不足,阴本无余”,意思就是无论阴气还是阳气,都常常处于不足的状态,因此阳补阴是人体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阳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图2-1 周易中的阴爻和阳爻

《周易》对阳气的重视

《周易》有64卦,每个卦都有六个爻位,每个位都有阴、阳爻的可能。

《周易》中的“乾”和“坤”两分别代表“阳”与“阴”,“乾”由六阳组成,所以是64中阳气最盛的。乾元之气,其性纯阳刚健,蕴含无限生机的,是万物化生的源泉,生生不息,统整体;

而在论述“元”时却说“乃顺承天”,意思就是从属于,响应乾元的召唤,化生万物,提出了阴从的思想。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图)指出了,阳气刚强劲健,才能导致事物的化生

大地厚实和顺,才能发挥事物本身应有的作用。虽然这两卦都指出了阴、阳双方的重要性,但其思想核心,是强调阳气的主导性,即阳气促进了一切事物的生化,维持了自然的秩序和层次。

《周易》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先有属阳物质的动,导致阴阳二气发生作用,相互转化、彼此消长,以致和谐,使万物相互感应而发生变化,这亦是《周易》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的总结。

从《周易》对“乾、坤”的论述可以看出,它强调阳气在万物化生过程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阴处于从属地位,说明阳气是构成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源泉。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图2-2 乾为天,坤为地

阳气理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

《黄帝内经》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周易》中对阳气的重视

这里至少说出了三点含义,第一是阳气有“外”的作用,指阳气有保卫人体外部体表的功能,从而抵御外来的邪气,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第二是阳气有颐养精神的作用,为什么阳气能精养神、柔养,因为阳生则阴长,长则心血旺,而心主神,血者神气也,故能养神;长则津液布,故能养

第三是“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就是如果阳气没有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就要威胁到人身的寿命和健康了。

《黄帝内经》中重视阳气的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历代中医大家如张仲景、张景岳、郑钦安等都从其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医理论,造福一方,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黄帝内经   周易   阳气   化生   和顺   重视   医家   后世   论述   源泉   阴阳   万物   事物   作用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