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有哪些习俗

每年的8月22日—24日之间,是我国的处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来了。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何为处暑,这个时节又有些什么样的习俗。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恰逢中元节前后,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呼兰河传》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处暑   中元节   暑天   元夜   大暑   节气   渔民   海域   习俗   炎热   时节   沿海   气象   仪式   秋天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