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文化

江南名城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以它为中心之一所形成的吴越文化,素来以儒雅风流著称,而名士辈出,也使这种文化赢得越来越多中外人士的好奇和欣赏,谢灵运、骆宾王、贺知章、孟郊、陆游、施耐庵、罗贯中、王国维、徐志摩、蒋百里,每一个都以自己的独特韵味为这片江南土地平添了许多的灵光,这些像黑暗中的明珠一样灼灼闪光的名字,把素有“鱼米之乡”的江南更映衬得温柔而风骚。游走在这片透着一股股压抑不住的文化底蕴的土地,不禁使人感觉到生的冲动。

然而,虽然在江南如此温柔的格调中也曾经使不知多少英雄竞折腰,把一腔豪气尽挥洒在江

南的山水和温暖的怀抱中,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个使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故事。但若只是这样,江南文化就会失去自己的丰满与深厚,就在这遍地使人陶醉的呢喃吴语中,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以牙还牙,雪国耻,强国势,彪炳史册;一代代“樯橹灰飞烟灭”的历史遗迹,也不知使多少后来人引发思古之幽情,如辛弃疾一腔报国热情无法在南宋小朝廷得以实现,不知多少次说点什么吧登临历史上的江南名胜,多少次缅怀历史上的英雄,而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而深深悲哀,这样,使江南文化中,又自然透出一股悲凉慷慨之气,他的“永遇乐”一词,堪能代表吴越文化的这一特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牟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江南文化可以说基本上就是这三种因素的融合,既有软昵馨香,也有刚烈勇猛,更有苍凉悲壮;既有土生土长的因素,也有外在强力刺激下的先被迫后自觉接受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一代代的江南人,或流落到江南因而也江南化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创造和濡养的结晶。而这种文化,也在培养着一代一代新的江南人,使江南大地越发焕发出迷人的神奇魅力。

金庸的出世,就是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绝妙说点什么吧金庸的出世,就是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绝妙证明。

金庸的出生地是距杭州不远的一个小城,名叫海宁县。海宁在清朝时属于杭州府,从位置看,正好处于钱塘江的出口处。海宁地域虽小,但也是小桥流水,青砖绿瓦,一派江南风光。但真正使这个江南小城名闻天下的,还是钱塘江潮。正如苏曼殊在一首诗中所描写的:“春雨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盲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里的浙江潮,便是指海宁潮。潮形成于每年的八月,这时由于汛期,钱塘江和海水相互激荡,形成壮观的钱塘潮。而每年的这一时期、海宁就会暂时失去自己惯常的宁静、而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潮声与人声组合成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把小城渲染得豪气十足,韵味十足。

每当潮来,只见远处有一道白线,在月光下缓缓而来,观潮者只听到一种令人震慑的声音逼过来,不仅噤而缄口,静候潮到。蓦然间只觉寒

气逼人,白线越来越近,声若响雷,大潮有如玉城雪岭遮天蔽日然前来,潮水越近,城雪岭,遮天蔽月,轰然前来。潮水越近,声音越响,就像百万大军在集体冲锋。

终于,潮水近岸,只见一座巨大的水墙就像一座无边无际的大山一样,直向海塘压来。

任何的声音都在这样的巨响中沉默了。每一

个人都被这种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慑、所征服。

海潮时间很短,所以更使人觉得千载难逢弥足珍贵。文人骚客,王公贵族,英雄志士,普通百姓,莫不慕名而来,以偿平生所愿。

有史载:乾隆皇帝曾看过海宁潮,并建造海塘以示龙威与海潮永伴;康有为观潮后情不自禁写下“绝好江山谁看?涛声怒断江潮!”的诗句;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也曾亲临观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江南   响雷   钱塘江   海宁   海塘   江山   文化   海潮   杭州   豪气   潮水   小城   因素   声音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