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冬日早晨懒床是最深切的体会。

这种懒床不仅限于醒来后因为怕冷而不愿意起床,而是比其他季节醒的更晚。

因此,与其说容易懒床,更准确的应该说冬日早晨更不容易醒来。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睡眠昼夜节律与褪黑素


按照目前的理论,睡眠是一种最为经典的昼夜节律行为,睡眠-觉醒周期受体内褪黑素分泌周期的影响。

夜寐夙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成语就充分体现了睡眠的昼夜节律性。

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科学研究已经确定,睡眠昼夜节律的最基本生物学基础是所有脑内“第三只眼”之称的松果体接受视觉神经传递来的环境光照信号,通过分泌褪黑素来控制睡眠的昼夜节律。

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白天,日光照射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有助于人保持清醒;晚间光照减弱和消失,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解除,褪黑素分泌释放增加,就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并在某个时间点出现褪黑素分泌高峰,驱使我们陷入睡眠。


由于冬天“昼短夜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日早晨日出更晚,同样的时间点环境光照更黑暗,醒来的时间比其他季节更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的事情。


寒冷也可能是调控睡眠节律的一种因素


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但是,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除了黑暗,冬日早晨的低温同样是导致更难醒转的重要因素。

研究是在实验动物果蝇进行的。

研究首次发现,在果蝇的触角上存在3种“寒冷受体”,可以感受到低于舒适温度(25℃,尽管这个温度在人类属于“舒适温度”,但是对于“冷血”的果蝇来说,已经可以感受到寒意)的寒冷气温,并编码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内。

而这种神经信号在脑内的主要接收者是一小组控制活动和睡眠节奏神经网络中的一部分大脑神经元。

冬日早晨为什么如此难以醒来?

研究者将他们发现的这个神经回路命名为“寒冷-睡眠”回路。

重要的是,研究者发现,寒冷温度可以激活这个神经回路,从而“关闭”原本通常由晨光激活的促使动物从睡眠中醒来的目标神经元的活动,阻止动物的醒转。

尽管实验是在与人类存在巨大差异的果蝇进行的,结果或者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

但是,研究者认为,这至少为人类在冬季早晨更晚从睡眠中醒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

这是因为,生物的很多组织细胞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的“保守性”,在进化树上具有云泥之差的物种之间保持的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这也是使用不同动物模型研究多得到的生物学机制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原因。

实际上,果蝇是昼夜节律生物学的经典模型系统,很多有关生物睡眠和活动的24小时昼夜节律生物机制都是在果蝇研究中获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冬日   果蝇   早晨   神经元   节律   受体   回路   研究者   昼夜   生物学   睡眠   寒冷   温度   神经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