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阴阳互根合和的规律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原文是:“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这段原文从字面上意义来讲有几个难点,我先从头和大家顺一下。“岐伯曰”,我们看《黄帝内经》读到这里,经常会看到岐伯,岐伯这是一个人,他是《黄帝内经》中黄帝的一个老师,专门教授黄帝一些非常高深的医理,还有养生、天地、阴阳、自然规律道理的一个智者。岐伯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对应的是“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我们先讲讲起亟的“亟”,这个字就是太极拳的“极”古代的繁体字的写法,去掉左边的“木字边”,剩下的一边,就是这个字。这个字古人有两种读法,一个是ji一个是qi,更多的注解认为这个地方是读qi,就是屡次、频繁的意思。(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汪机注解为“亟者,起而应也。外有所召,则内数起以应之也。”指的是阴精在内,不断地扶植阳气,阳气主护卫于外,“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护卫在外而为阴之固,它俩是互相扶持,互相保护的。阴是在里边,阴往上升变成阳。所以不断地扶植阳气。我们之前讲过阴阳互根的原理,阳要想上升,阴就给它源源不断地做支撑。

所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讲的就这道理。我们在临床上,就会发现,善于补阳气的人,一定会用一些滋阴之品。尤其是像张仲景、张景岳这样的大家,他们在补阳气的同时,尤其是在补五脏阳气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一些滋阴的药,先把真阴给滋养好。滋养好之后,再用少火生气的方法慢慢温煦,把阳气扶助起来,这就是补养五脏的方法。补养五脏不像治疗表证那样简单,比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就没有这些复杂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路。(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但是对于内科的内伤杂病来讲,病久气虚、病久阴虚这些情况,就需要考虑阴阳互根互用这种方式来应用于临床。我们再往后看,阴气不断的扶植阳气,阳气主护卫于外,保护阴气,使它固密,不受损伤,阴阳二气,一个是在内,一个是在外,在内的是不断向外输送阳气的源泉。在外的是不断地往里收敛,保护阴气不受损伤,它俩就形成一个互相交通这样一种状态,这就是这段所讲的内容。

所以,阴藏着精微物质,不断化生阳气;阳是保卫外面,让肌腠固密。阴气不受损伤,不至于耗散,是这样一个作用。“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如果说阴不能胜阳,就会使经脉流的速度非常急迫而快速。“脉流薄疾”,就是急迫而快速的样子,“脉”指的是经脉,是经脉的气血流通非常快速而急迫,这样一来就会“并乃狂”,“并”就是合并加重的意思,指的是如果阳气亢盛,比如三阳合并,阳邪并于阳脉或者是阳分,就会发狂。中国古人在《黄帝内经》里面经常形容这种疾病,比如说“登高而歌”,就是跑到高处歌唱,大声喊叫。还有一种表现叫做“弃衣而走”,就是感觉衣服太拘束了,衣服全都脱掉之后狂奔,这叫“弃衣而走”。这种人的发病状态就是狂,那么狂与心和肝相关。所以,古人在论述这种病机的时候都通常把它描述为心阳上亢、肝阳上亢、心火上炎。


心藏神,肝藏魂,心神不安,阳气亢奋,就会发狂,讲的就是这种病机。但是《黄帝内经》的很多注家观点不太一样。《素问吴注》对“并”的解释为:“阴不胜其阳,则阳用势,将见脉流薄疾而急数”。关于这个“并”的意思,大多数人都理解为合并和交并,引申为重复和聚合的意思。“并”就是交并,相交合并的意思。使什么合并呢?有一些医家看法就不一样,像张介宾在《类经》里注解为:“并者,阳邪入于阳分,谓重阳也,阴不胜阳,则阳邪盛,故当为阳脉阳证之外见证如此。”还有的认为这个“并”就是阳邪入阳分,王冰注解:“并,谓盛实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狂,谓狂走或妄攀登也。阳并于四肢则狂,《阳明脉解》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王冰就认为“阳并于四肢,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讲的是这个道理。也有的认为是阳邪加重的意思,比如《素问集注节解•卷一》说:“并,合并也,即前阳蓄积之谓,注为时盛,是也,三阳合并则阳盛而火旺,火旺则神明乱而为狂,即重阳者狂之谓。”所以,综合上述的这些医家,虽然他们的思路在什么是相并这一点上有些分歧,但实际上这些都和临床是非常吻合的。这种情况,综上来看也是围绕着一个病机,那就是阳邪并于阳分,而且会加重,这种情况就会出现狂。

我们前文也讲过,也同样是这篇《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里面所讲的“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我们之前都讲过这样的原文,就指的是“阳蓄积”,阳蓄积这种病一旦出现当隔,再加上于庸医治疗的话,就容易误治,就容易误判。这个患者就会出现“死症”,这种死症就是所谓的不治之症。(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黄帝内经   死症   阴阳   素问   医家   阳气   阴气   滋阴   急迫   经脉   注解   在外   损伤   古人   原文   规律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