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强迫抑郁症患者,做这5个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复

1.允许“不”。人是习惯性的动物,老话讲:习惯成自然。比如,长期吸烟的人,如果想戒烟,他需要克服的不仅是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更要斩断“抽一根就能解闷消乏”的心理依赖。要对“瘾”说“不”,不再被“瘾”牵着鼻子走。就像戒烟一样,一开始改变这种习惯,不舒服是肯定的,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你也只是与这种不舒服共存。

强迫抑郁的疗愈,也是如此。药物虽然可以快速改善症状,补充脑内神经递质,但性格缺陷如果不改变,还是会被强迫心瘾牵着鼻子走。允许你习惯性的“不”: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反复检查、担心忧虑......就只是“允许”而已。

注意:不是允许了,就舒服了、就不难受了,这是对允许偏差的理解。所谓允许,其实你是让你“放手”,不再去“抓”。因为这世界上就没有哪一种事物是永恒不变的,都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都停下“继续作为”,就是允许的开始。


心理学家:强迫抑郁症患者,做这5个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复

2.保持觉知的正念练习。曾国藩12条修身12法中,有一条“主静”的就是:“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他通过静坐也就是正念练习(每天1小时),让自己从纷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培养觉知、培养不纠缠的平等心。《战胜强迫症》一书曾言:保持觉知,不做任何心理反应,如此一来,我们就会从妄想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回到当下,内心的一切痛苦就会自动消失。没有了纠缠,又何来痛苦呢?


心理学家:强迫抑郁症患者,做这5个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复

3.哭出来。俗话讲: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我们都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没有语言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哭就是唯一引起大人注意的工具,如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小孩子通过哭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吃饱喝足;成年人,通过“哭”诉诸升职加薪的愿望,当然这可能是在同事领导面前扮苦,也可能是心里默默使劲儿。更重要的是,它除了原始的动力驱使作用,还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宣泄,在我的来访者中,有人甚至说:我已经不会哭了。习惯性压制已然剥夺了你的本能。

莎士比亚写道:流泪可以减轻痛苦。

如何打开这个排泄情绪垃圾的出口呢?找到一处空旷的地方,远一点的市郊田野或者徒步森林公园,周围没有人时,回忆曾经让自己最动情伤感、伤心的事,有意识的引导自己模仿哭,丹田下沉气,然后用伤心的能量引导鼻子酸楚的感觉,哭出声音,哪怕是假装哭,反复练习,压抑的情感就会被一点点释放。


心理学家:强迫抑郁症患者,做这5个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复

4.精神补给——强化自己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一定有闪光点,不管现在的你如何落魄、如何否认,这是上天赐予的,客观存在的。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的高光时刻,学会认可自己,憧憬未来愿望的实现,这种积极的心理探索是精神上自我的营养补给。心朝阳光,万物沐金光。


5.积极的自我暗示。以正面积极的能量抵消内在消极负面的能量。比如最通俗的导引爱与宽恕能量的句子: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不要小看这一句话,每天对着镜子反复朗诵,每次两三分钟,每天3-5次,你会体验到内在自我疗愈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仁心   莎士比亚   人时   自我   正位   牵着鼻子走   心理学家   习惯性   生理   能量   患者   事物   愿望   情绪   伤心   痛苦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