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医叶天士如何治疗高血压(肝风)系列四


看名医叶天士如何治疗高血压(肝风)系列四

程氏 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育阴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麻仁 生牡蛎

伏暑,是指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当时未马上发病,暑未能与汗同时发泄而出,到了深秋,发生类似暑热的症状,称为伏暑,即邪伏体内,异时而发也。伏气温病,从里而发,初期多无表证,故称病从里出,始如疟状者,指刚发病寒热往来也,提示邪气爆发于三焦膜原。膜原伏热,则营血受灼,血热妄行,故月经不当期而来。


看名医叶天士如何治疗高血压(肝风)系列四

舌光如镜,是阴血大虚, 面暗青晦,是热闭于里,表里不和。胸痞隐痛,是热伏少阳,少阳不和。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则卫阳不能达于外,周身失于卫阳之护卫,故痛而称卫阳失和极矣。病虽看似复杂,本质就一,热伏少阳,阴液大亏。故以育阴清热治疗。

生地阿胶育阴清热重在肝肾,二冬清热养阴重在肺胃,麻仁滋脾阴,反胸胁不和者,以牡蛎为主药,软坚散结,化痰除痞也。

关于热扰所致卫阳失和,周身重痛或不仁的,伤寒论也有记载。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叶案中,是热从内发,先营血后气分,故养阴清热为主。伤寒论本条是热从外感,故病在气分,以白虎汤清气分热为主。但二者的共同点都是热邪弥漫三焦膜原,导致表里气机不和,卫气不达于外而不仁,身痛,身重,难以转侧等。

金女 温邪深入营络,热止,膝骨痛甚,盖血液伤极,内风欲沸,所谓剧则瘛疭痉厥至矣。总是消导苦寒,冀其热止,独不虑胃汁竭,肝风动乎,拟柔药缓络热熄风。

复脉汤去参、姜、麻仁,生鳖甲汤煎药

该患者是温病,温邪入营,入络,因热不在气分,故热止。膝盖痛甚,是热甚液枯,内风欲动,阳气空旋于络脉而无营阴相配故也。因此,叶氏说所谓剧则瘛疭痉厥至矣!此语来自《伤寒论》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

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后面是说,前医总是用消食导滞的药物或苦寒清热的药物,这是因为把该病当成了食积发热或脏腑湿热。但其实这样治疗,更容易伤耗阴液,阴液虚则肝风更容易动。

治疗上应该柔肝缓络息风。缓络者,缓脉络之急也。

复脉汤即张仲景炙甘草汤。本方为气血阴阳并补之方,去参者,因病在阴分营血,不在气分,且人参助热故也。去姜者,因姜发胃阳,而辛燥则更伤津液。麻仁善滋脾阴,且润大便,不去也可。但本病并在外之经络,去此三味,则药偏走表而不趋于里,这一点从不去桂枝可以看出来,因桂枝和阳,用以治疗筋骨之痛也。加鳖甲者,咸寒养阴,介类潜阳也。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 、擘大枣三十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伏暑   谵语   鳖甲   伤寒论   暑热   桂枝   生地   阿胶   苦寒   牡蛎   表里   甘草   周身   名医   热气   不和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