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众所周知,人属于群居动物,并在群居之中自主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当然,这些规则并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才会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则甚至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生根发芽,并根深蒂固。

这就是所谓“道德许可”。

举一些例子,我们工作越努力,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收入会高一些,否则,就会认为努力没有意义。 又如有些人在学习过后,就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光荣的事,应该得到补偿, 于是就打算停下来,玩一下手机,本来只是玩半小时,结果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也就是说,正是在“道德许可”的效应作用下,人总会认为他们偶尔放纵一下是应该的,更是一种补偿,否则就是亏待自己。

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言外之意,在现实当中,确实有许多纵容自己的人,但在他们的心理,却认为自己一直很自控,没有罪恶感,他们有许多理由相信,这是自己理应得到补偿——正是这种补偿的心理使人堕落,一发不可收拾。

由此可见,这种“道德许可”效应的可怕,稍微不注意,就会让人深陷其中。

从另外方面来说,“道德许可”效应的可怕,还在于它根植于人的内心,并被高度的认可。

如我们总会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于是就会告诉自己,既然已经这么努力,放松一下是应该的,结果一放松,就会变成放纵……

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又如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这时大脑告诉你: “这段时间辛苦了,应该好好休息”,只是这一放松,就会让我们完全失去了动力……

所以,“道德许可”效应,其实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心里——当在你努力改变的时候,却经常会有另外一个声音不断在耳边对你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停下来休息会……,如果你不能拒绝这种声音,那么就很容易深陷其中,一旦陷入了“道德许可”效应,人就会越来越纵容自己。

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当然,比这种放纵本身更可怕的是我们对于这种放纵,持有高度认可的态度,正是这种高度认可,让人乐于其中,不知悔改,继而成为习气。

古人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里的“本性”,指的就是习气,其中就包含有“道德许可”效应,这其实也正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的真正原因。

甚至可以说,在前行的路上,我们需要战胜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为什么需要警惕“道德许可”效应?

尤其是需要警惕自己内心的“道德许可”效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战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华严经   道德经   孙子兵法   周易   史记   王弼   柏拉图   效应   论语   道德   习气   理所当然   高度   规则   努力   许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