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心积虑,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网络上的一场经历,让难以释怀,心有余悸。

6月中旬的一天,我去银行,银行的工作人员扫了我的微信名片,当时我没添加,回到家才加。可是加入后,发现加错了人。一个自称"x哥"的人出

我很讶然,当时就质疑他是如何加我为好友的?他说是在群里加我的。而我的微信群,只有一个写作大群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写作爱好者,平时也有作者之间互加来交流心得。因此,我没有起疑,也没把此当一回事。

x哥"隔三岔五会发一些阅读心得给我。我礼貌友好地回应。渐渐地,他和我谈他的经历,他说他是一名退伍军,在部队受连长影响,爱好写作和书法。后来退伍回创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我静静地听,并没有发表太多的言论。也许"x哥"看出我淡漠的样子,他鼓励我说出自己的经历,说人生难得遇到志趣相投,能够聊人生的朋友。慢慢地,我开和他交流起关于人生的话题。

没多久,"x哥"告诉我,他资助山区小孩上学,并把小孩给他寄来的"感谢信"发给我。他说,他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也希这些小孩能懂得感恩,把这份爱传承下去。后告诉我,他在商会发动慈善募捐,准备在家乡建一所养老院,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

x哥"的这些举措在我看来,都是了不起的行为。我称赞他是拥有大爱之人。

"大爱"之人必有其"创举"。果然,"x哥"说,他要建一个学习交流分享群,他希望得到我的支持。同时会邀请各界同仁,精英在群里互动学习,交流经验。

x哥"把群建了起来。群名为"梦想起航,奋发图"。我自然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群里还有"大咖"式人物。如中国旅行网创始人俞平;IBF职业规划师陈震等。我感受着这个群带来的热烈氛围,大家学习的激情,觉得正能量满满。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学习分享。"x哥"谈自己成功的经历,小候的苦难让他渴望成功,成功后感恩父母,感恩社。他的精采分享赢来大家掌声,尊重和爱戴。而他却表现得谦虚有礼。这简直是"神"般的人物存在。

如果所有的事情到此为止,也许我会每天坚持守在这样的群里学习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更好的自己。

我不否认,建群始的一个礼拜,群里分享的都是知识干货,比如:如何教育孩子?思路决定出路,情绪管理等等。还有"精英大咖"的智慧结。尽管这些知识平时在书上可以学到,但是在那种氛围,大家各抒己见,感觉真的还挺好。曾经我一度受到影响和启发,也想学学"x哥",以他为榜样,把自己身边的人集合成一个群,把自己所学进行分享,让大家从中受益。

然而,让我意识到不对劲是群里人喊着要和"x哥"一起干事业,更有人发布"x哥"企业的产品。而且,我发现平时互动得热烈的人突然一下子改了昵称名,变成了"x哥"的合作伙伴和区域代理人。这我有点不适从,一个传授知识的群突然变成了卖产品的群。同时,也开让我警觉。

我开始点开群里这些人的朋友圈进行查看。我发现,凡是平时互动多的人的朋友圈是屏蔽的,看不到任何信息。这让我疑惑,按道理,做销售的应该会发朋友圈。我转念一想:也许我还不是她们朋友,所以看不到也有可能。于是,我又去查那些"大咖"的资讯及图片,我发现这些人都真实存在,职业与姓名也相符。可是,照片上的人完全是两个人。这时,我的心开始悬乎了。

说实话,我并不希望我猜的是真的。我多么愿意相信,这世间还是存美好,人间有真情。然而,我在知乎看到有关一篇文章《是我们太弱智,还是骗子太猖狂》,里面的叙说居然与我的经历大相径同。

我顿时明了,我与知乎上那名"受害者"是遇到了同一个人。不同的是,我警惕性高,并没有受骗。于是,我从群里退了出,并拉黑了"x哥"。

尽管我及时抽身,没有什么损失。然而,我却感到莫大的失落,心中的信仰在一霎那轰然崩垮。我知道,网络上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本不该相信。但是渴望美好的事,希翼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英雄"式人物出现在我身边,是人们一种普遍心理诉求。

我想,也许,"x哥"他们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点博得人们的信任,从而达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人性的善与恶。别有用心人利用人们的"善",把自己伪装成"善",而人们,却深陷其中,辨别不出真假。

就如日前得沸沸腾腾的"林生斌事件"。林生斌在妻儿惨死后,在微博上报备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以及各种发布深沉的背影。他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表达他的悲痛?还是只为了塑造深情人设,刷存在感?或者,真正的目的是获取利益而采取的手段吧!可是,当时的网友,又怎会去质疑正在遭受苦难的他呢?

而现今,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人们愤,失望,指责各种情绪的发泄,可以看出人们对"伪善人"的深恶痛绝。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欺骗,更是道德败。尽管他们并未触犯法律,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应自我反思,提高警惕。

如今是网络时代,凡事都有利与弊。在我们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确实很重要。可幸是,国家对这方面也很重视,有相关的软件出台。比如"国家反诈中心"就是一款应对欺诈的软件。

人间自有真情。当我们面对不美好时,仍对生活充满热爱而不产生绝望,而是积极去对待。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我们拥有一颗善良之心时,也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目的   大群   悬乎   同仁   处心积虑   苦难   朋友圈   氛围   平时   情绪   热烈   小孩   人物   人生   知识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