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古诗词讲解》之六:中国古代贤母之首一一孟母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每一代父母辈孜孜不倦奋斗的目标。那么,从古至今,有哪些育儿经历可借鉴的呢?

蒙曼老师今天要和我们分享的就是孟子母亲的故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大师,他的思想对后人影响至深,意义深远。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后来,人们又尊称孟子为"亚圣"。

人们对于杰出的伟大人物,都有追溯其家庭背景的好奇心。那么,孟子出生在怎样的一个家庭?他的父母又是如何把他培育成才的?

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就告诉了我们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两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

孟子出在战国时期。据说他是鲁国贵孟孙氏的后人,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族已没落。

尽管家族没落,但读书一直是贵族们的理想追求。因此,孟子父亲接受过良好教育。只是,在孟子还幼年时,父亲撒手人寰,留下母亲独撑家庭,含辛茹抚养孟子成人。

那时,孟母带着孟子住在一个离墓地很近的地方,这里每天吹打鼓。孟子是个小孩,看样学样是孩子天性,于是孟子跟着学了一些祭拜之事。孟母认为儿子不应该学这些,于是,她决定搬家。

她带着孟子搬到了一集市处安家。集市是交易场所,每天吆喝叫卖声不绝耳。于是,孟子也学着商贩们的样子,做起了买卖。在孟母心里,她认为孟子都不是做这些事的人。所以,她又一次搬家。

这一次,孟搬到了一处学堂旁。在这里,孟子变得守秩序,讲礼貌,跟着读书先生学习。这时,孟母才感到满意,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是不是悟出了环境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是环境,还是身边的人,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经验。

说完孟母三迁的故事,那么,孟母断织说的是什么呢?

据说孟子小时侯也和我们大多数小孩一样,对学习产生过厌倦。

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放学,就问他:"学习怎么样啦?"孟子漫不经心地说:"和昨天一样!"孟母一听,十分恼火。顺手拿着剪刀把正在织的布一刀剪掉。吓得孟子赶紧问母亲怎么回事。

孟母说:"你若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这布匹一样。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一根根从线开始,然后一寸寸织成布,布只有织成一匹,才能发挥用。而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持之以恒,半途而废,怎么会成才呢?

孟子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

这真是一位智慧母亲,她真正做到了用心良苦。大家知道,作为旧时单亲的母亲,要生存下去,本属不易。孟母靠织布营生,她断剪布这一举动无疑震惊到了孟子,而她的一番教诲,更是震撼心,打动了孟子。

因此,历代名人对孟母赞不绝口,有关歌颂孟母的诗词也很多。比如朱禋的《孟母断机堂诗》:

亚圣当年齿尚孩,三迁家近曝书台。 夫人不断机中素,那显经纶命世才。

又比如徐炳的《谒孟母祠

教子辛勤断丝织,古来慈母却严师。 孔门不绝如线绪,延续绵绵在此时。

由此看来,一个母亲对儿子影响之深远。所以,蒙曼老师说,不是孟子成全其母,而是孟母成就了孟子。孟母愧于伟大母亲的称号,同时,也是贤良之母,品德之典范。这从孟母教子免休妻的故事可以看出来。

孟子成年后。有一天,孟子回家,看见妻子在家休息,两腿叉开着坐。这在讲究礼仪的古时,是不允许的。古时的女人,都是双腿并拢跪式坐着。因此,孟子跑去告诉母亲:"我的妻子没礼貌,请把她休了。"孟母一听,问他为什么?孟子说:"她两腿叉开着坐。"孟母又问:"你怎么知道呢?"孟子说:"我亲眼看到的。"

孟母会如何说?

中国从古到今,婆媳关系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著名诗人陆游,就因为母亲棒打鸳鸯,与唐婉分道扬镳,留下千古遗憾。还有明代清官海瑞,也是因为母亲强,与几任妻子关系不和,授人把柄。而现代,婆媳关系紧张影响家的事例也层出不穷。可见,婆媳关系是家庭幸福一大因素。

孟母深谙此道理。所以她对孟子说:"是你没有礼貌,不是她没有礼貌。《礼》不是说嘛,要入大门时,先要问谁在里面?这是对人尊重。要上堂时,一定要高声说话,这是让人有所准备。要进内屋时,眼晴一定要往下看,不至于看到不该看到的。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你进屋前也不说一声,使她这样坐着让你看见了,这是你不对,你反过来数落妻子的不是,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你瞧,多么明事的婆婆啊!她不仅不挑事,而在关键时,开导儿子,晓之以理,维护儿子小家庭。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宽容的品。孟母以自己的品德影响着儿子,有如此优秀的母亲,也就造就了一代圣人。

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写道:

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己。

孟母的不平凡之处还在于不同阶段给予儿子不同的教育和理解,从来不拖儿子的后腿。

当孟子在齐国推行不了他的政治主张后,他很想去愿意推行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他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左右为难。孟母知道后,对他说:“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这段话的意思是叫孟子去做他应该做的事,男儿志在四方。而作为母亲,要依从儿子的志向,支持儿子的想法。

作为古代的女性,有如此的卓见和远识,无怪乎被尊为中国贤母之首。想想现代的母亲,还一心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依附于孩子。真是愧不如古人也!

育子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一把它当作育儿典范,即算时至今日,仍有借鉴之作用。愿当代宝妈虎妈以孟母为榜样,勉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孟子   母教   亚圣   机杼   孔子   古诗词   婆媳   教子   古时   中国古代   妻子   儿子   母亲   关系   孩子   家庭   女性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