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预防更重要

中医治未病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以说明,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中医治未病,预防更重要

而在当代,很多人对中医治未病的一些方法,却置若罔闻,大力的推崇西医,花大把的钱去购买各式各类的保健品、营养品,却忽略了古人早就熟知的一些养生理念,成为了当代名副其实的“唯心论”者。

中医治未病,预防更重要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第一种是预防疾病的发生,类似于西医的预防针一样;第二种是有了病之后,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第三种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疗一些疾病的后遗症。其实说白了,治未病就是养生防病。

养生首先就要养心。人有七情,分别是“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过激就容易导致体内脏腑的病变。所以要控制七情,努力使自己达到,“一生淡泊养心机”的精神境界。

其次就是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饮食要做到 “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运动上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尤其是饭后,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就是这个道理。房事上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

中医治未病,预防更重要

再次是药物养生。推荐大家平常使用一些调理脾胃运化功能的一些中药。

中医治未病,预防更重要

推荐方药经多例临床验证,仅供同行交流、学习,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方剂组成】

荷叶、决明子、大黄、茯苓、薏苡仁、泽泻、枸杞、陈皮加减。

【用法用量】

建议制成茶包,代茶饮,每日1—2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黄帝内经   唯心论   泽泻   素问   方药   决明子   置若罔闻   养心   房事   西医   饭后   古人   当代   疾病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