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如汤泼雪,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一样

经络系统不仅是人体健康最大的调节控制系统,也是医生通过经络来干预人体健康,调整人体健康的一个最大的系统。

中药的性味、归经要讲经络,针灸的选穴要讲经络,推拿的选区要讲经络,古人的养生导引心气也要讲经络。经络在中医的方方面面,从诊断到治疗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经络之说,不知脏腑经胳,开口动手便错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里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是这样描述的:“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如汤泼雪,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一样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黄帝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时的证候;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的内容;对奇经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并且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古名医曾说:“不知脏腑经胳,开口动手便错。”

刘建新、倪如宽合著的《百岁不是梦》一书中叙述了这么一件事:1971年的一天,一位重感冒患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九医院就诊时,医生给他扎合谷穴进行针灸治疗。针刚扎下去不久,奇怪的事情便发生了:这位重感冒患者突然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东西沿着体表在走,继而有一种麻酥酥、热乎乎、又酸又胀混合在一起的难以言状的感觉。像流水一样的一条线从针刺的合谷穴沿着食指,经过前臂的上缘,再向上从上臂外侧一直走到肩上,最后上至头部到达唇上方。其实这种现象许多中医针灸医生都遇到过,有一些患者在针灸的过程中也有这种感觉,他们把这种现象叫“得气”。也许是他们经常遇到的原因,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更没有人对这一奇特的现象去认真地想一想,大部分人认为针灸就应该有“得气”现象,从古代医家到现代一直是这样介绍针灸的。至于为什么扎下针就会产生得气现象?为什么有的人有“得气”的感觉,有的人感觉不大,有的人感觉却非常强烈?就无人深究了。而三○九医院中医科的医生们抓住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这个得气现象就与我们祖先所知而今被忽视了的经络有关。实际上,是经脉具有的“行血气”的一种现象。由此,他们也得出针刺之所以能够产生麻醉作用,除了神经、化学和电的作用外,再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经络存在的结论。有感觉必有现象,有现象必有本质。要想搞清楚针刺麻醉的得气现象,必须从研究经络开始,于是他们开始了对针灸敏感人的调查。他们到工厂、到农村、到机关、到商场调查了男女老少1000人,结果其中有13个经络敏感人。这一下轰动了全国搞针灸经络研究的人,掀起了一个寻找经络敏感人的热潮。在全国29个省市调查了二三十万人,结果都和三0九医院的调查测试结果差不多。可以讲,现代经络研究工作就是从这里搞起来的。

如汤泼雪,针灸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雪很快融化一样

运用人体经络系统治疗疾病,疗效往往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古人喜欢用“如汤泼雪”来形容针灸的效果,针灸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雪很快融化一样,快捷、有效。现在的人更愿意用“神奇”来形容针灸疗效。一些较轻的病,往往只需一次治疗就能获效。如流行性腮腺炎,针灸的效果非常好,一般是一次而愈,少数需要两次治疗;麦粒肿(针眼)一般也是一次而愈,少数需要两次治疗;还有青春痘,虽说要消除脸部全部青春痘比较难,但要消除脸部一半以上的痘痘,只需2~3天。


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如汤泼雪,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一样

不用扎针的经络治疗,疗效也是让人欢欣鼓舞。如腰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刺、风湿病等引起的疼痛,5~10分钟就会有缓解;对老年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疾病、冠心病、哮喘、肢体麻木等,持续治疗半个月内就会见效;多年的四肢发凉,一个星期内开始缓解……

许多医学上的难题也逐渐依靠经络获得很好解决。如植物人的苏醒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医疗难题,北京军区总医院的植物人促醒中心目前已经使一批患者恢复了意识,他们采用的就是一种全新的针灸刺动疗法,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和胸腹按压来达到苏醒的目的。人体经络系统真的就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郝万山:经络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依托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主编有《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21 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辅导丛书 · 伤寒论》等 8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编有《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解》、《伤寒论诠解》等 12 部著作,发表《论伤寒学科的确立及其内涵建设》、《伤寒论用方思路》、《伤寒论字词训释札记》、《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精神抑郁症》、《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等论文 60 余篇。


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如汤泼雪,治病就如热水泼在雪上一样

中医中的经络理论是中医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地记载经络内容的是在《黄帝内经》里。在《黄帝内经》的“灵枢经”里面,详细记载了12正经、奇经八脉,也记载了很多穴位,那么在整个《黄帝内经》里记载了经络的功能,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处百病、决死生”的作用。人体的虚经实经都可以通过经脉来调,除百病。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经络来处理,决死生。人的生命能够不能够延续也是通过调整经络来实现的。

所以经络系统不仅是人体健康最大的调节控制系统,也是医生通过经络来干预人体健康,调整人体健康的一个最大的系统。所以中药的性味、归经要讲经络,针灸的选穴要讲经络,推拿的选区要讲经络,古人的养生导引心气也要讲经络,经络在中医的方方面面,从诊断到治疗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那么比《黄帝内经》更早的是马王堆出土的叫做《竹臂十一脉灸经》,这个出土文物,它没有提到具体的穴位,他只提到了经脉的大体循行和经脉的主壁,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么他应当比《黄帝内经》更早,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记录经络的文献。因为从《黄帝内经》里头有了具体的穴位,有了准确的循行,而且不是十一经而是十二经。从《黄帝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学习经络,运用经络都十分重视,并作为医官考试的必修课。

到了宋朝,医官王唯一,他主持医官考试,为了考试的方便,经过研究专门铸造了针灸铜人模型,这个模型铸造的像一个真人那么大小,把人体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十四经的循行部位和重要穴位都标志出来。他这个铜人是中空的,把这个穴位的地方用蜡封上,外面涂上漆。在考试医官的时候,就让医官在这个铜人上取穴,然后拿针来刺。如果你选的穴位很准确,针刺以后它会流出水来。那么你就合格了,如果选穴不准确的话,它扎在那个铜人上他就流不出水来,那么这个考试就不合格。

所以从古到今,凡是学中医的,没有不学经络的,但至于古人是怎么发现经络的,现在有多种说法。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世,因为中医学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化身,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就像《黄帝内经》所说:“人生于地,旋命于天,天地合气,命知于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知父母”。我们日常生活都知道,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我们要在少年中选拔一个儿童作为运动员,他能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我们就要看他的父母的身体的各种素质状况。

所以中医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的时候,也像我们选拔少年运动员一样,要上观天,下看地,这就叫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世。从经络的角度来说,因为地面上有江河,所以江河湖海的这种水系的流畅就滋养了这一大片土地,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所以人也应当有类似于地球江河上的这种经络,纵的称经,横行的成网络状的叫络,合起来就叫经络。那么经络中应当是运行气血的,人体中经络气血的流畅,就保证人体健康的稳定。

当然经络真正被发现,应当是归功于长期的大量的临床实践。直到现在我们在临床上,比如说100人之中,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就可能有那么两个三个敏感的人,扎针之后这种酸麻胀痛的针感,就沿着经脉来传导,当这种感觉一直传达到效应器官,那么效应器官就感受到疼痛。

我们今天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能够测到的十二经脉,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的十四经脉的准确循行路线,对一个人来说,这个循行路线是终生不变的。

像祝总骧教授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所测定的结果,他用声学的方法测,经脉循行线有高震动的特性,他用电学的方法测,经脉循行线有高冷尖辐射的特性。有的人用热学也就是红外辐射的方法测,那么经脉循行线,就是正常的经脉循行线有高红外辐射的特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把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到穴位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会向四周扩散,但它有一个优势扩散线,而这个优势扩散线是沿着经络循行的。而有人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经脉循行线有高二氧化碳释放的特性,有高钙离子重复的特性。所以经脉循行线的客观存在用现代的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和生物化学的方法都测得到的。尤其是针刺后,这种针灸感传很多人都能体会到,也能够测得到。

经络一直是中医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导引,中药归经方面起着指导的作用,所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是离不开经络的。

前两天我们门诊来了两个来北京观光的北欧人,其实他们没有什么疾病,来我们这里就是想体验一下中医。他跑到我们门诊,说我们就想体验一下中医的针灸是什么感觉,中药我们已经喝过了,味道很不好。

其实自然界诞生了人类,并给人类的生命延续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空气、饮食这是必需的条件,自然界那些味道甘美的植物动物矿物,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而自然界那些味道不够甘美的那些植物动物矿物,我们在平常情况下不作为食物,但他可以纠正我们健康的偏差,这就是药物。所以中医学和大自然是密切相关的,有了人类就有了中医学,所以人类不灭亡,中医学就不会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针灸   黄帝内经   中医   伤寒论   雪上   脏腑   中医学   经脉   穴位   经络   学说   热水   现象   人体   疾病   方法   系统   如汤泼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