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炎炎夏日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

吃生姜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去皮吗?

我们请到了青岛颐健堂的李娜老师,给我们做专业点评。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青岛颐健堂小儿推拿李娜老师

夏三月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天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由内而外的散发到体表。

所以《伤寒论》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五月就是夏至月,所以“冬吃萝卜夏吃姜”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冬至萝卜夏至姜”。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胃中虚冷”

夏至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跟冬至正好相反。因为白昼最长,也就是阳气最旺此时便是体内阳气最弱的时候;再加上夏天天气炎热,人们为贪图凉快,都会习惯性的往胃里塞许多的雪糕、冷饮、冰镇啤酒等寒凉之品,所以很容易导致“胃中虚冷”,很多人这时候就容易腹泻、拉肚子。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助阳祛寒

生姜既可以升阳助阳,又具有温中祛寒的功效,此时吃上几片生姜,既能够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所讲的“春夏养阳”的法则;又可以温胃散寒,解除胃中虚冷的现象。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而且“冬吃萝卜”与“夏吃姜”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对应关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多食莱菔(萝卜)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升阳助阳∣温中祛寒

针对“阳虚”

夏季人特别容易出汗,但夏季对一些阳虚人群而言实际上很危险。因为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阳虚人群最可怕的就是心阳虚,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阳虚的症状: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

动则更甚、面色㿠白、神倦怯寒

进入夏季许多中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还容易有脾阳虚。因为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们易食生冷,贪凉,往往会伤害到脾阳,导致脾阳虚。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脾阳虚的症状:

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

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生姜能够健脾胃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充足、升清降浊顺利,身体其他的脏器的功能也容易保持一个正常的状态,当然心脏也会直接受益。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注意事项

1. 生姜虽好,量很重要。

每天吃几片就够了,不要吃太多,吃太多就增加胃热,刺激胃壁。

孔子的养生之法是 “不撤姜食,不多食”,每天吃姜,但是不多吃,一次吃两三片就够了,因为姜性温,吃得过多,会导致胃热。

2. 什么时候吃姜更好?
一日之中

生姜早晨、中午吃最好。

俗语说,“早上吃姜,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

中医讲究饮食起居都要顺应天时和自然界的日出一样,早上人体的阳气也在回升,这个时候吃温性的生姜就可以帮助体内阳气生发

晚上,自然界的阳气收敛起来了,人体的阳气也应该收敛,这个时候如果吃姜的话,就会影响阳气内敛,会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

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一年之内

夏天是吃姜最好的时候。

同样的道理,秋季不宜吃姜。秋天的时候是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人体也应该与之相应不宜生发,所以这个时候吃姜,它会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上火,这样对身体也是不利的。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但是如果我们碰到特殊情况,还是要灵活地把握。比如晚上出去走路着凉了、风寒感冒时都可以熬点姜糖水喝。而恶心呕吐时,也可以适量吃点姜。

3. 是否需要去掉生姜皮?

姜性温,但姜皮却属凉性。

用生姜治疗疾病时,是否去掉生姜皮要看具体情况。

比如说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喝生姜红糖水可以缓解,此时的生姜最好去掉皮,因为生姜皮有碍于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

相反,如果是治疗一些热性疾病或水肿,如便秘、口臭等,最好单独用生姜皮,而不要用整个生姜。

生姜妙用小验方

1. 发汗解表——姜茶

姜茶是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服用,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有奇效。如果没有空水煎,可以把生姜和茶放在保温瓶,加开水闷几分钟,味道是一样的,市面上也有袋装的姜茶方面现代人的需求。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2. 健脾助阳——空腹含姜

脾阳虚的人可以早上空腹含一块姜片,慢慢咀嚼直到能完全咽下,这个方法对温中暖胃效果佳。

含姜的方法可以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早上切四五片生姜薄片,放在碗内。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味道在嘴里慢慢的散开。

3. 温振心阳-醋泡紫姜

做法:

鲜姜切成片,放进干净的容器里

将醋倒入容器中,没过姜片

密封于容器中,储存1周以上

食用方法:

夏季心阳虚的人群

每天午时(11点——13点)以前佐餐服用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4. 益肺和阳-白芥子姜泥

姜汁白芥子贴,这里要用到捣烂的姜,主要是用姜汁把已经打成粉的白芥子和成泥状,用来做成药贴包,白芥子有化寒痰的作用,贴在膏盲穴和肺腧穴上,以达到益肺和阳的功效。

适应人群:

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以及肺阳虚人群,日常调理一次贴六个小时左右。

做法:

鲜姜捣碎取汁加入白芥子粉,和成泥贴敷穴,外打胶布固定。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5. 产后吃姜保安康

女子产后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这种吃法,生姜或佐以猪脚鸡蛋煲,皆取其药效,适宜于产妇体质复原,也有利于喂养婴孩者。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6. 伏天艾灸好材料

督脉灸:俗称长蛇灸,又称铺灸。在督脉循行的脊柱部位施以“隔药灸”,综合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的功效,集中药外治、督脉灸法于一体,也是临床中医治疗、尤其是冬病夏治常用的特色治疗。

目前,我们督脉灸主要采用隔姜灸,将生姜打碎成泥平铺在患者背部,并在生姜上点燃艾灸温经活络,以增强皮肤的通透性,促进督灸粉药物的吸收,该疗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对全身怕冷怕风,手脚冰凉、关节冷痛等寒性病症体,有很好的疗效。因其绿色环保、疗效显著,而深受患者欢迎。

督脉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

督脉灸施灸面广,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俯卧式督灸

如何正确的“姜”健康进行到底

仰卧式督灸

“姜”健康进行到底

古往中来,姜都被中医认为是助阳之品,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也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

它还有更多更多的妙用,我们这里只简单地介绍这么几个……了解它的性质及作用原理,帮助用好姜,“姜”健康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黄帝内经   艾灸   督脉   芥子   姜片   阳气   脾胃   夏至   生姜   萝卜   夏季   人群   人体   作用   功能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