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医望神色以面部“五部配五脏”和“五色主病”为主。

但是五色的善恶,病与色的相应或交错,病色的生克顺逆,望色十法,以及它的转变所提示的病情转变,五色所主的总结及详解,你了解吗?

儿推也是“看脸吃饭”的行业,五色十法,色里乾坤,很有必要弄明白!

青赤黄白黑,

五色配十法;

生克应顺逆,

浮沉显表里,

清浊辨阴阳,

微甚分邪正,

散抟论短长,

泽夭见生死。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小儿肌肤柔嫩,反应灵敏,病在其内,易显露于外,诊察其面部气色变化对于小儿疾病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

临床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在望神色时,尤以面部望诊更为重要。

而面部望诊主要观察方法为五部配五脏和五色主病

五部配五脏

五部是指: 鼻、额、左腮、右腮、颏部

与五脏的关系为: 鼻属脾,额属心,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颏部属肾

五部配五脏望诊: 根据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色泽变化,结合所属脏腑来推断病变的部位与性质。

五色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

五色善恶

中国小儿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即所谓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为气血调和的表现。

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也会各有区别。

面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

面色晦暗暴露者为恶色

它的相互转变,也能显示病有转机或是加重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病与色

病色相应为正病正色;

病色不相应为病色交错

相生为顺

如肝(木)病见青色为相应,

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病色交错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

相克为逆

如同样肝(木)病,

若见黄色(木克土)或白色(金克木),是病色交错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

望色十法

十法主要是指面色的: 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十法详解

浮沉显表里

浮指色显于皮肤之表,提示病在表、在腑;

沉指色隐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脏;

它的相互转换,提示病证的表里传变。

清浊辨阴阳

清指面色明亮,病属阳证;

浊指晦暗浑浊,病属阴证;

清浊转变,提示阳证转阴或由阴出阳。

微甚分邪正

微为色浅淡,多见于正气虚或病邪轻;

甚为色深浓,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

散抟论短长

散指病色疏离,一般为病程比较短暂,邪未积聚;

抟指病色壅聚,一般为病久不解,病程相对深重;

散抟变化同样可以提示病情转化,由重转轻,或是由轻变重。

泽夭见生死

泽是指肤色明润有光泽,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有生机;

夭是指肤色枯槁无光彩,提示精气受损。

泽夭变化也可提示病情变化,或是否正气渐复。

五色主病

五色:青、赤、黄、白、黑,各色所主证候不同。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各色详解

“面青惊痫寒痛瘀”

青色内应于肝,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

面呈青色,主惊风、癫痫、寒证、痛证、瘀证。

青白皱眉里寒居:

面色青白,愁苦皱眉,为里寒腹痛;

晦暗昏抽惊与痫:

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之时;

也说明小儿发热伴面色发青时,应注意小儿惊风;

唇紫气促肺闭瘀: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小儿鼻根、鼻尖、唇周出现青紫,常为重症肺炎的早期表现;

小儿鼻根、鼻端、眉间、口周、下颏部位常微现青色,伴有发热、烦躁不安、惊跳或摇头弄舌等症,常为将发惊风的先兆。若能早期发现,合理处理,一般可以制止发作。

“面赤有热风里虚”

赤色内应于心,面呈红色,多为热证,外感风热、里热、或是阴虚内热,不同的“热”,又需细细划分。

面红耳赤感热风:

面红耳赤,又兼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

面赤气粗里热烦:

面赤气粗,高热烦渴,多为里热;

颧红唇赤阴虚火:

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

阳越面晄冷汗淋:

如果病重者见面红如妆,或两颧艳红,面色晄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多为虚阳上越的戴阳证。

新生儿的面色嫩红为正常肤色,不属于病态。

面赤唇红,伴有舌尖红、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甚、烦躁不安者,常见于心经积热所致婴儿夜啼证。

“面黄虚湿疳滞虫”

黄色内应于脾,面呈黄色而非常色时,常因脾虚失运,水谷、水湿不化,疳证,积滞,或寄生虫病所致。

萎瘦膨疳痛为虫:

面色萎黄、体瘦腹膨为疳证;

面黄无华、伴有白斑、腹痛阵作,常为肠道寄生虫病;

初生黄疸分寒热:

新生儿面目色黄为黄疸,又称胎黄症;

色黄而鲜明者为阳黄,常为湿热内蕴;

色黄而晦暗者为阴黄,常为寒湿阻滞;

色黄而明暗不均、一块一块者,为瘀黄。

此外,过食胡萝卜、橙子、木瓜、南瓜、西红柿、橘子等含胡萝卜素食物及长期应用阿的平等药物,面部亦可出现黄色,但巩膜无黄染,尿色正常者,不属病态。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面白寒虚吐泻疳”

白色内应于肺,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疳证。

无华唇淡血虚颜:

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多为营血亏虚,见于小儿贫血;

白浮水泛厥阳脱: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阳气暴脱;

晄白滑泄吐利看:

面色晄白,可见于滑泄吐利。

若小儿少见风日,面色皮肤白皙,应另当别论。

面色苍白,亦为呕吐时的表现,乃由气逆于上,胃失和降所致。

如呕吐停止后,面色仍持续苍白,常提示有潜在心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如心肌炎患儿呕吐后面色持续苍白,常为心衰的先兆。

严重感染中毒性疾病的患儿,呕吐以后面色灰白持续不好转,常提示有感染性休克或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此外,在热性病过程中,如因内热过盛,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布达于表,也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属于真热假寒,要结合其他部位注意鉴别。

“面黑湿饮痫痛寒”

黑色内应于肾,面呈黑色,主水湿停饮、癫痫、痛证、寒证。

黑红润泽肾充安:

小儿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通常是先天肾气充足之象;

肢冷里寒疼吐毒:

小儿面色青黑,四肢厥冷,多为里寒;

面色黑暗不华,兼有腹部疼痛、呕吐,或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青黑惨暗肾绝危:

面色青黑惨暗,常为肾气衰绝之危证。

宝宝脸色泛青、红黄白黑到底说明什么?

病例

患儿李xx,男,6岁,高热1天,入院体温40.5℃,查体时见小儿面色突然由红赤转为青紫,见唇发青,继而四肢抽动,二便失禁,排出大量咖啡样稀便,且反复惊厥,心肺正常。大便常规示红细胞(+++),脓细胞(++++),白细胞(+++),诊断疫毒痢(邪毒内闭型)。由于外感疫毒湿热之邪,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红赤;邪毒内闭入营伤络,则面色青紫,此为惊风之先兆,最终则热极生风,风火相煽而致惊风。临证应抓住这一神色变化之关键,即可及时控制惊风,减少患儿痛苦。本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6天后痊愈出院。

(病例摘自《中医临床与保健》)

观察小儿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是儿科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临证掌握五色主病,面容表情变化等有益于疾病诊治。

然《幼科铁镜》中说:“小儿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之。”历代儿科医家都很重视望诊,但望诊之重要不等于单凭望诊即可诊断疾病,也应注意四诊合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惊风   发青   望诊   青黑   外感   黄白   青紫   内热   晦暗   气血   青色   面色   肤色   小儿   面部   脸色   提示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