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中医对于痹症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因为平时临床上使用比较多,为了便于大家学习,今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痹症分为很多类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1.痹症的分类

行痹:疼痛的部位不确定,而且常常到处游走,一会儿痛这边,一会儿痛那里,自己也无法确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类痹症疼痛以散风为主,就是祛除体内的风气,但是驱寒和理气同样需要加入,并且需要加一点补血的药物,对于风气相关的疾病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痛痹:一般是因为寒冷引起,或者是患者自身的阳气不足,所以这种类型的痹症往往疼痛的部位比较固定,我们称之为痛有定处,当然对于这类型的痹症主要是散寒为主,同时不能忘记祛风和燥湿,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补火治疗,因为只有能利用大辛大热的中药,才能把这些寒冷之气给祛除干净,这一类型的痹症往往对于寒冷特别敏感,一旦出现受寒则疼痛会加重。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着痹:这种疼痛一般具有沉重的感觉,伴有肢体的麻木,现代医学认为这种麻木性的疼痛跟神经系统关联比较密切,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虚有关,人一旦出现气虚则会出现局部麻,如果气虚严重,那么甚至出现半身或者全身麻,如果是木的话就跟血虚有关,所以对于关节出现疼痛伴有麻木的人补益气血不能忘记,同时麻木跟人体的湿气重也有关系,多以对于着痹则要祛湿,祛风寒,同时补益气血。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所以对于痹症的治疗应该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但是主要的重点还是在以上几个方面,同时可以参考施今墨老先生的观点,即治痹症八法:散风,逐寒,祛湿,清热,通络,活血,行气,补虚。

2.痹症治疗的方法

散风中药:羌活,独活,防风,秦艽,黑芥穗,麻黄,络石藤,海风藤,豨签草,白花蛇

逐寒中药:附子,干姜,蜀椒,续断,补骨脂,葫芦巴,巴戟天,片姜黄

祛湿中药:苍术,白术,米仁,木瓜 ,牛膝,防己,桑寄生,五加皮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清热中药:黄连,石膏,黄柏,黄芩,龙胆草,焦山栀,知母,葛根,柴胡,忍冬藤,地骨皮,丹皮,丹参

通络中药:细辛,地龙,橘络,丝瓜络,桂枝,桑枝,威灵仙,伸筋草,新绛

活血中药:桃仁,红花,当归,元胡,没药,乳香,茜草,赤芍,紫草,郁金,血竭

行气中药:半夏,陈皮,香附,青皮,桔梗,厚朴,枳实

补虚中药:人参,黄芪,生地,杜仲,枸杞,菟丝子,山萸肉,肉苁蓉,当归,鹿茸,狗脊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3.临床举例

一女性,30几岁,全身多处关节疼痛3个月,伴有头晕心悸不适,前期经现代医学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各类抗风湿性药物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出现各种严重的药物副作用,近期又出现腰腿酸痛,月经量减少,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患者是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考虑是行痹,风邪为重,故予以祛风为主,并用祛湿,通络,补益气血治疗。方用当归,砂仁,赤芍,生地,细辛,桂枝,川芎,桑寄生,柴胡,桑枝,秦艽,狗脊,豨签草,片姜黄,乌梢蛇,甘草。治疗14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后用丸剂长期巩固。(具体中药剂量可私信,因网站规定不能记录)

中医治疗痹症疼痛的中药整理,参考痹症八法,灵活运用不宜拘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痹症   桑枝   桑寄生   秦艽   中药   赤芍   姜黄   疼痛   细辛   血虚   补益   当归   气血   麻木   灵活   类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