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对于痹证的认识多可以从《黄帝内经》中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这句话开始,内经对于痹证的记录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等,后代大家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光大,比如后期出现热痹,白虎历节,鹤膝风等等描述,到了近代随着现代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痹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痹证不但是一个疼痛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为何会形成这个疼痛的机制,所以现代医学更进一步细分,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等。虽然相关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对于痹证的治疗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现在有新出现一个专门疼痛治疗的概念,认为对于疼痛有明确原因的,对病因进行治疗,而无法明确病因的,则予以对症治疗,从而减少疼痛对人体的影响。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1.痹证的治疗绕不开风寒湿

因为《黄帝内经》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所以对于痹证的论述就是经典,既然痹证的主要原因是风寒湿,那么治疗的方法一样非常明确就是祛除风寒湿,那么关节的问题是风寒湿怎么祛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看似简单的指导方针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些病人就算你用上大剂量的祛风药,散寒药,祛湿药,但是效果并入如意,所以后世医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比如要增加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也要养血滋阴的药物,渐渐各种各样的疗法充斥其中,让人眼花缭乱,可是最终的效果还是不如意,痹证到了现代社会也没有被完全攻克,还是一个健康的大难题,所以重新需要对痹证进行思路,是不是需要重新回到原点,痹证的治疗还是绕不开风寒湿。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2.痹证治疗可以借鉴六经辨证

中医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提出来的一个诊疗思路,他把繁杂的中医理论进行了简单化具体化,就是所谓的以简驭繁的方法,用更加时髦的话就是降维打击的方法,将立体的中医思维进行二维化,线条话,这不是说将中医的理论彻底改写,而是让中医的辨证更加平民化,从而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能使用。所以借鉴一下六经辨证的方法治疗复杂的痹证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我们举一下例子:

太阳病: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少阴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他主之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从以上例子可以发现痹证相关的问题多出在太阳病和少阴病,两者就是相互表里的关系,从而是否可以证实两者对于痹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对于大多数的痹证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治疗。

当然除了这两个之外也有其他的情况,比如跟阳明有关的:身无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跟少阳有关的: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有了这些思路那么对于治疗痹证更能得心应手。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3.痹证治疗的新思路

对于痹证治疗进行六经辨证最大的好处就是思路清晰,通过病人的表述并通过相关的临床体征和相关检查可以进行归类,判断病人所处的六经的情况,并根据判断进行用药,一个治疗周期后进行评判,从而判断治疗方法地有效性,有效则继续,无效则更改,这样的策略使得痹证的治疗可重复性更高,操作性更强,这是本人的一些愚见,但从客观的角度讲,痹证就是个疑难杂症,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只有合理规划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痹证绕不开《黄帝内经》的风寒湿论,发展六经辨证可能是个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黄帝内经   痹证   风寒   以简驭繁   麻黄   桂枝   骨节   病因   关节   新思路   病人   思路   疼痛   中医   太阳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