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患者,肌酐是否能降下来?取决于1个字

肾衰患者,肌酐是否能降下来?取决于1个字

有肾病患者问:看到病友的血肌酐到了800,但只透析了一个星期就康复了,肌酐降到正常了。为什么我肌酐只有200多,却很难降下来?

其实,那是两种不同的病情。肌酐能否下降(也就是肾功能能否恢复),差别只有1个字:

急。

肾功能衰竭分为两种:急性和慢性。急性是可逆的,慢性是不可逆的。

急性的肾衰竭包括:

1.服用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也就是普利/沙坦类药物;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就是列净类药物;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比如环孢素、他克莫司。

2.肾脏缺血

利尿过度、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失血过多等,导致血容量降低、肾脏缺血,引起肾功能下降。

3.肾小管间质损伤

各种药物、毒物因素,比如感冒药、止痛药、护胃药、抗生素、马兜铃酸类草药、造影剂等药物,以及补品、保健品,还有生活环境中接触一些有毒物质比如装修材料、油漆、重金属等等,伤及肾小管间质。

4.感染

感染可导致血肌酐升高,比如:

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疼痛、流涕等);

消化道感染(恶心、呕吐、腹泻等);

以及泌尿道感染(尿频、尿急等);

都是引起肾功能下降的常见因素。

5.梗阻

梗阻性肾损伤,常见的比如泌尿系的结石、肿瘤,堵住了出口,引起肾功能下降。

慢性的肾衰竭包括:

1.尿蛋白导致

尿蛋白超标是最普遍的肾功能进展因素,通常情况下,长期的蛋白尿会导致肾脏出现不可逆的慢性肾衰竭。而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尿蛋白很高时,也可以出现可逆的、暂时的急性肾损害。

2.高血压导致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脏逐渐出现不可逆的慢性损害;恶性高血压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及时控制住血压可使肾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逆转。

3.糖尿病导致

糖尿病可以引起肾损害,早期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之后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慢性肾衰竭。

以及其它慢性的肾脏病变。

急性和慢性,有根本性的区别

有部分慢性化病变,遇到脱水、感染、梗阻、严重高血压未控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急性加重因素,就算血肌酐很高,甚至有的人高到700umol/l以上需要透析了,也代表着还有逆转恢复的可能,血肌酐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下来。

而如果肾脏已经由大量慢性损伤病变占主导,代表着肾功能不能逆转恢复。即便通过某些方式暂时把血肌酐降下来,也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意味着肾脏病变修复,肾功能就此恢复。

许许多多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血肌酐慢慢升高,是由于长年累月没管理好尿蛋白、血压、贫血、接触肾毒性物质等情况,结果引起大量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目前不管用什么医疗手段,是没有办法逆转和修复这些已经硬化和纤维化的部位,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降肌酐没有意义,因为已经阵亡的肾小球肾小管,无法起死回生!

可是,由于不懂医学常识,很多肾病患者依然一心想要“降肌酐”,结果误入歧途,被骗钱不说,肾功能恶化反而更快!

如何区分急性和慢性肾衰竭?

一方面是通过病因、血肌酐上涨的速度,但有时候分辨困难,可以通过尿NGAL(中性粒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这项检查。

尿NGAL是一种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标志物。与血肌酐相比,NGAL能更好的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是一个敏感、无创、特异性高的生物学指标。NGAL还是较好的肾脏疾病的疗效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肾病朋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泌尿系   胃药   患者   肾小管   蛋白尿   肾小球   抑制剂   高血压   肾病   肾脏   损伤   肾功能   药物   也就是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