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文/高超 王淑君

心脏介入手术后应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专访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郑茵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目前,我国冠心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 据 2018 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 2.9 亿人,冠心病 1100 万,高血压 2.45 亿,心力衰竭 450 万,急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是心脏康复?如何进行心脏康复?心脏康复具有哪些意义?就以上大众关心的问题,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理事郑茵教授,请她为大家答疑解惑。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专家简介】

郑茵,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515 人才”第一层次人才,海南省干部医疗保健委专家,海南省心血管康复及健康管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现任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兼成美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美国心肺康复协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海南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第五届海南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南省医院协会慢性病管理及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常务委员等。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 3 项和省级课题 13 项,参与的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三等奖、四等奖各 1 项。发表论文 40 余篇,曾获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参编专著 6 部。被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授予“杰出贡献奖”。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搭桥术后等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预防、诊治与康复,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及情绪与睡眠障碍的管理与指导,在处理内科急危重疑难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介入手术患者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需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每年例数以11% ~25% 的速度持续增长,2018 年我国 PCI 数 量达到 915256 例,成为全球开展 PCI 例数最多的国家。即使是应用最好的药物治疗和最先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花费了比之前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但我国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

PCI 术后有 60% 患者严重缺乏运动 , 约 84%伴焦虑症状,67% 伴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均有下降。郑茵教授指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医生和患者重点关注发病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生物治疗技术受到盲目推崇,对发病前预防以及发病后康复不够重视,患者是小病自己扛,大病才到医院。医生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心理干预、戒烟干预、营养指导及运动康复,导致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②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危险因素没有很好控制。因此,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在我国势在必行。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实施心脏康复的重要意义

心脏介入手术为患者开通冠状动脉,堵塞的血管打通了,心脏恢复了供血和供氧,为患者度过急性危险期提高了技术支持。一方面,有些患者认为心脏血管开通了,无任何不适,就万事大吉了,停药、吸烟、大吃大喝、熬夜等。殊不知,冠心病介入手术并不能根治冠心病,血管病变依然存在,造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不控制,再通的血管也可能再堵塞。另一方面,因疾病和手术等打击,很多 患者错误地认为,一旦得了心脏病,幸福生活就离自己很远了。因为担心支架会脱落,害怕未来无法预期的不良事件发生,有些患者不敢上班、不敢活动,甚至常年卧床不起。有的患者自怨自艾,无法入睡,弄得家人痛苦,朋友疏离,没有正常的生活。因此,在介入手术后及时进行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是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为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五大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和戒烟限酒处方,通过全面和全程的服务和关爱、综合的康复医疗,帮助患者从心脏病发作和心脏手术中得到更好的恢复,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发生。

通过康复治疗小组完整的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设定出个体化的、安全的和有效的康复程序,帮助患者认识和控制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让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处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降低心脏问题的危险性。通过长期坚持有效的二级预防,促使血管的易损斑块稳定,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减少血运重建需要,促进全面健康。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心脏康复治疗的程序

对于新参加康复程序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其患病的危险因素、胆固醇水平、心功能和其他健康状况,制订适合他们的个体化的康复程序。心脏康复程序的具体内容包括:

1. 医学评估:康复治疗小组将进行完整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能力、医学情况,是否患其他疾病和患者的心理需求。初始评估、阶段评估和结局评估是实施心脏康复的前提和基础,康复小组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康复程序,并使之安全和有效。

2. 规范终生用药:大约 70% 的冠心病死亡和 50% 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 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要比无冠心病病史者高 4 ~ 7 倍。血管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不长期用药物控制,斑块将不断进展,并且稳定性下降,容易破裂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用药不是最终目的,用药后要达到我们设定的控制目标才是目的,如冠心病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 130/80 毫米汞柱以下,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至少 2.6 毫摩尔 / 升以下。

3.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将使心脏病患者处于更坏的状况,心脏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建立健康饮食计划、控制体重以及如何科学地安全运动。

4. 情绪和睡眠管理:超过 1/3 的心脏病发作后的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并伴有睡眠障碍的烦恼。心脏康复关注精神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和心血管预后的不良影响,作为康复程序的一部分给予治疗。

5. 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精神紧张。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不仅可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脏病预防的基石,而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处方是心脏康复的重要内容。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心脏康复治疗的益处

心脏康复的益处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20 世纪 80 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 37%和心血管死亡率 7%~ 38%。另有大量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均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大量研究还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保持规律的运动非常重要,可以很好地减缓血管老化,停止运动后,运动带来的收益也会停止。

心脏病或介入术后患者或许会觉得躺着休息比进行心脏康复更舒服或更安全,但对心脏功能恢复和身体机能的康复却无益。很多研究证明心脏康复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在医生的指导下,投入到心脏康复治疗中去,能让患者由害怕和焦虑状态回到积极的社会生活中,更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患者重返精彩的人生。


欢迎订阅,订阅有好礼!邮发代号:82-33

专家告诉您:心脏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更安全有效

我们竭诚欢迎广大医护人员(撰写医学科普)和社会人士(撰写人生感悟、名人养生)踊跃投稿,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备底稿。文稿不拘文体、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备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新颖性,字数以2000 字内为宜,请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拒付稿费。文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海南省   心脏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心血管病   生活方式   冠心病   术后   心血管   处方   心脏病   血管   患者   医学   专家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