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的关系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如果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脾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

◎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情志与这两脏均有密切关系。

◎心与肾:心位居于上属阳,五行属火;肾位居于下属阴,五行属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应当降于肾,以助肾阳、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水则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从而防止心阳过亢。心肾之间的这种正常的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的关系被称为“心肾相交”。如果肾水不足,不能滋润心阴以制约心阳,就会出现心阳过亢,临床可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等症。若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温肾水,使肾水不能化气,反而上凌于心,则可出现心悸、水肿等症。

◎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涉及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

◎肺与肝:肺与肝的关系主要涉及气机的调节。肺气肃降,肝气升发,升降协调,则气机通畅。如果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会出现肝气上逆,主要表现为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症,即所谓“肝火犯肺”。反之,如果肺失清肃,燥热内停,亦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出现咳嗽、胸胁胀满、头晕头痛等症。

◎肺与肾:肺与肾的关系主要涉及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主要涉及饮食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此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主统血,而肝主藏血,两脏均与血液的生理、病理情况相关。

◎肝与肾:肝与肾的关系主要是精和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血需要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化生。中医称之为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

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脾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二者的关系是先天、后天相互滋养的关系。此外,脾可以运化水湿,肾负责气化水液,脾、肾两脏在津液代谢方面也是共同起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化生   肝气   津液   精血   肝火   心火   食欲不振   易怒   燥热   水肿   不振   先天   相互关系   后天   血液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