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临床妙用

拔罐的临床妙用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从而使罐吸附在相应体表某些位置产生刺激作用,用以治病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古代,拔罐称为“角法”,因最早的拔罐器具是以兽角为主。马王堆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曾云“牡痔居窍旁……方以小角角之,如熟米二斗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详细记载了角法应用于痔疮的治疗方法,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拔罐临床应用的文字。

随着民间进一步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外来医学的融汇交流,拔罐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及进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著述及记载,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东晋著名医家葛洪之《肘后备急方》,曾记载:“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由此可见,角法即拔罐在该时期已普遍盛行。在隋唐时期,百姓渐渐使用竹罐来代替角罐。在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又甑立言以此蝎毒阴蛇…遂依角法…以意用竹依作小角”。到了宋金元时期,竹罐已经完全取代了兽角,并且在竹罐的应用中,还使用了药水烧煮竹罐,进而达到吸附及药物的双重作用。在明清及近代时期,拔罐已经同经络学说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拔罐的临床应用范围,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火罐”的名称。

拔罐的临床妙用

现代罐具上除了传统的竹罐,现在已演变产生了陶瓷罐、玻璃罐、抽气排气罐等形式,并且还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针罐、刺络拔罐、药罐法等。不仅是罐具的丰富,随着对拔罐疗法的不断研究,拔罐的临床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拔罐法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清热降火、温经固本等作用。而基于现代科学理论,又发现了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丰富血液循环等作用。

在临床使用中,拔罐常用于腰背痛、肩周炎、落枕等经络不通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疖、痈、丹毒等外科疾患,此外对于感冒、痤疮、软组织损伤等同样也有奇效。对于肿瘤疾病,拔罐可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癌性肠梗阻,刺络拔罐尤其适宜,另外还可用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等。而对于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肤溃烂、局部皮肤肿瘤以及身体的某些不适宜部位则应忌用或禁用拔罐法。

#清风计划##中医#

更多中医与中医肿瘤知识敬请关注“王维博士聊中医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瘰疬   痈疽   丹毒   张角   小角   肠梗阻   火罐   经络   妙用   病症   肿瘤   局部   中医   时期   皮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