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不见、不闻、不得——六聊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一笑三语:不见、不闻、不得——六聊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昨天从“道”的方面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聊到庄子“覆虚舟”哲学。由此明白道本虚体,本无可言,只能以心去悟,默契道体者,谓之真知。知“不言”,是心与道合,惟自知自明,语言难以表达其妙。识“道”是无所不包,无声、无形、无欲、无为,“昏昏默默”。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在《刻意》又说:“去知与故,循天之理……虚无怡淡,乃合天德。”庄子这里的“知”,指人的智慧和知识;而“故”,指事与物,引申为人的经验。他认为,人一旦有了智慧、知识和经验,就有了“成心”,也就有了是非,而“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因此“多知为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道;只有“去知与故”,才能够“循天之理”;只有“其神纯粹,才能“合天德”与“道”为一。所以道之真谛,得于心,悟于性,以心性去合道,知既真,行亦易,然这些却无法用后天言语表达清楚。道之行,无始无终,无踪无影,无声无色。用于万物,皆是无为之化;行于天下,皆是不言之教。所以真知“道”的人,德为己德,修为己修,知之愈真,藏之愈固,惟恐一言轻出,德失于心。因此贵行而不贵言,贵心领神会,这就是知不言之因,而实是难言。由此道这个无形无体之物,要以言语去形容,任有百般聪明,千般智慧也难说清楚,故先贤有“道本无言”、“道在不言中”,故“知者不言”。凡爱多言的人,其实不知“道”本质和悟透真理,言为心声,心不明大道之理,所言多是外表现象。然言论愈多,道理愈晦,离道愈远,其言皆是后天识心用事,或支离片断,一知半解,此乃“言者不知”。

云峰辛丑七月十七郑州早安!

一笑三语:不见、不闻、不得——六聊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言者不知   知者   先贤   指事   无踪无影   浑浑沌沌   言为心声   无声无色   无极   真知   庄子   是非   后天   言语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