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春分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此日太阳直射赤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养生宜艾灸,疏肝火而养脾胃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以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此时天气虽已转暖但气温极不稳定,某些疾病极容易反复和加重,尤其容易发生感冒和过敏性疾病。

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易发问题

  中医学认为,肝木应春。阴历春三月,肝气生发,肝阳易升,容易引起头昏、头晕、失眠、焦虑、抑郁;而肝木生发太过,容易克伤脾土,则会产生一系列的胃肠道问题;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乍暖还寒,加之春季所对应的肝木之气生发太过,极易出现胃寒、胃胀、胃痛、腹胀、腹泻等脾胃病。春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对应着“五体”中的“筋”。春天易伤肝,而肝主筋,肝伤则易致筋脉失于濡养,产生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类风湿等。

节气灸

  春分时节木旺土衰,养生宜疏肝火而养脾胃。在春分前后施行助阳祛寒的“节气灸”,可以健脾暖胃,柔肝伸筋。

  灸疗时应注意补益和升发都不易太过,灸疗时间要适当缩短,仍以肝经与脾经、胃经的腧穴为主要治疗点。

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艾灸小知识:如何改善春困?

   除了以上身体容易出现的不适,春分前后,还会出现春困的现象,春困虽然不是病,但是不注意也可能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

  春困是因为人体潜伏了一个冬天的阳气也跟着散发开来,以供生长和活动的需要,如冬天潜藏和储蓄的阳气不能满足春天生发的需要,人体就会出现“春困”的症状,中医的解释就是气虚,而西医则认为春困是脑部供氧不足的表现。

  用中医艾灸疗法,艾灸关元养生穴,可有效缓解春困症状。除了艾灸关元穴外,配合足三里和太冲等养生穴,疗效更加显著。

春分|阴阳相伴 宜疏肝养脾

温馨提示

  3月21日是春分节气,春分灸即将开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春分时节,木旺土衰,养生宜疏肝火而养脾胃。

  肝木应春,春三月,肝气升发,肝阳易升;宜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

  肝木升发太过,克伤脾土,极易出现胃胀,胃痛,腹泻等脾胃病。

  肝主筋,肝伤则筋脉失于濡养,则产生颈肩腰腿痛。

  春分时节,施灸特定腧穴,可助阳祛寒,健脾暖胃,柔肝伸筋。

  艾灸穴位: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

  吉林市骨伤医院祝您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春分   阴阳   艾灸   太冲   肝气   筋脉   肝火   阳气   脾胃   节气   胃痛   昼夜   时节   中医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