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的症状与原因

妊娠恶阻亦名妊娠呕吐。孕妇在一至二月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常于清晨起床即有恶心的感觉或者呕吐,有时大吐,有时呕吐清水或黏液,胸中烦满,恶闻油烟气味,喜食酸碱。很多人是症状轻微,并于妊娠的第三个月症状即行消失,所以一般人认为妊娠恶阻为孕妇必然应有的现象,多不注意。然而,也有少数患者呕吐症状较为剧烈,非常痛苦,以致影响身体健康。 妊娠呕吐为孕妇经见的症候,虽然有的症状轻微,也应当赶紧医治,以避免其不必要的痛苦,并可以防止其由轻度呕吐转为剧烈。 妊娠呕吐的原因,目前尚未明了,现代医学家对妊娠呕吐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认为大脑皮质活动的下降,与妊娠呕吐有相当关系。有的孕妇因妊娠体内各种变化及环境不适,致增加其神经紧张,于是大脑皮质的保护性阻抑削弱,使内脏机能显现紊乱,孕妇体内各机能不克适应环境,因而有呕吐之表现。 二、人体组织中营养缺乏也有重要关系,由于患者饥饿及胎儿生长需要营养,较剧烈的患者,常呈体格消瘦,内脏萎缩,且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状,如维生素乙1係人体内碳水化物的必要催化剂,维生素乙1缺乏时,碳水化物不易分解以供给化学能力,脑神经组织完全依赖碳水化物代谢作用以维持其功能,故此妊娠呕吐与营养不足的关系至为重要。 三、有的认为是因内分泌的关系,妊娠初期,整个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妊娠呕吐有因果关系。也有的认为是胎盘或他处分泌一种毒素流入母体血液内,如没有充分的抗体中和毒素,即现呕吐。 妊娠呕吐的原因,各家议论不一,而目前尚无法证明肯定那一种学说为是。总之,妊娠呕吐是妊妇一种特发病症已无疑义,因为若将妊娠中断的话,呕吐立即停止。

祖国医学对妊娠恶阻的认识

金匮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一作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此为关于妊娠呕吐最早的文献记载。隋巢元方病源候论始有“恶阻”病名,其记述症状和原因也比较详细。妊娠恶阻候曰:“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噉碱酸果实,多睡少起,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乃至三四月日以上大剧者,不能自胜举也。此由妇人元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也。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否澁,则四肢沉重,狹气则头目眩,故欲有胎而病恶阻。”产宝称妊娠恶阻为“子病”,认为是由于胃气怯弱,中脘停痰所致。 古人早已认识到妊娠呕吐的原因为“元气虚羸,气血不足”与人体体质虚弱营养等有密切关系。陈自明妇人良方说:“夫人以胃气壮实,冲任荣和,则胎得所,如鱼处渊,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其胎终不能成也。”中医对妊娠与饮食营养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千金方更明确地指出妊娠恶阻与人体营养关系说:“……既得食力,体强气壮,力足养胎,母便健矣。”傅青主曰:“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成娠,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而肝为肾之子,日食母气以舒,一日无津液之养,则肝气迫索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症生焉。”这说明古人已体会到妇人受妊之后,身体发生变化,所谓“肝气迫索”(陆渊雷氏认为:内经之法,以愉悦舒畅为肝德,以忧愁郁怒为肝病,然则古医书所谓肝,乃泰半指神经而言。)“肝急则火动而逆也”,是古人已联想到神经紧张与妊娠呕吐的关系,所谓“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症生焉”。李梴医学入门谓妊娠恶阻的原因曰:“由于子宫经络络于胃口,故逢食气引动精气冲上,必食吐尽而后精气乃安。”从这种说法中看出古人亦已意会到由于妊娠生理变化的影响而致呕吐。也如我们今天有些学者的议论,内分泌发生变化可能与妊娠呕吐有因果关系等学说相类似。因此,在今天 读祖国医学文献,对古人先哲的聪敏智慧不能不使我们惊叹心折。

对妊娠恶阻的治疗

祖国医学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是在妇科方面的好的经验成果之一。中医对妊妇的调治原则是“清热养血”,在这个总的原则之下,结合具体症状现表,而确定了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方法。妊娠恶阻是由于脏腑虚弱,胃气不健,胸中痰食停遏,清濁升降失调,秽气上壅而令恶阻。所以其治疗方法,总括来讲不外乎和中理气,健胃豁痰,平肝抑火,理血归原诸法。而主要更在健胃、理气,所以古人首先立法曰:“脾胃虚弱,痰涎壅滞,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二陈汤之属,盖半夏乃健胃气、化痰滞之主药,所以治疗恶阻多应手而愈也。中医在临床中对恶食、体倦嗜卧、吞酸恶心、等妊娠恶阻的主要症状,皆谓之为“胃气虚”,治以人参橘皮汤、異功散等,随宜调理,使之渐安。 其次,根据病人的呕吐、头眩、自觉不可禁持、心中憋闷,四肢烦疼等症状表现,认为是“肝木伤脾土。”法在清胃火、平肝热。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用抑青丸、竹茹汤等平肝清胃之剂。然而,更须辨其虚实不同,而变换治疗方法,如妊妇呕吐虚胀,体气太弱,脾气虚寒者,则投以理阴煎。又如李茂翁曰:“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用归原散,理血归原则愈。” 妊娠呕吐古人虽然认为是:“冲任上壅,气不下行,”及“濁气凝滞,上干清道,”但不可用升降之剂,盖呕逆气已上升,如再用升药,则上更实而下更虚;若用降剂,则又须慎防胎堕。所以治法着重“和中理气”。 妊娠呕吐亦有愈治而愈逆者,便应停药,俟其胃气和当自瘳。仲景曰:“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即此意也。又万全方云:“凡妊娠恶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由此可知,中医在治疗妊娠恶阻,也和治其他疾病一样,虽然有一些固定的基本法则,但是并不拘泥成法,而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不同症状,不同体质的实际情况,治量虚实,随症施宜,所以临症用药不失机要。 方剂: 1.乾薑人参半夏丸:治妊娠呕吐不止,寒痰恶阻。 乾薑 人参各两 半夏(汤洗去滑)二两右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米饮下十丸,日三服。 2.茯苓半夏汤: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泡炒黄) 陈皮各一钱 白茯苓二钱 砂仁(炒)一钱 炙甘草五分用薑枣乌梅水煎服。 3.茯苓丸: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炮薑 半夏(泡炒黄)橘红各两 白术 葛根 炙甘草 枳壳(麸炒)各二两右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 4.白术散:治胃虚恶阻吐水,甚至十余日粥汤不入口。 白术两 人参五钱 丁香二钱半 炙甘草钱右为末,每服二钱,水壹盏,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 5.人参橘皮汤:治恶阻呕吐痰水。 人参 橘皮 白术 麦冬(去心)各两 甘草三钱 制厚朴 白茯苓各五钱 右每服五钱,加青竹茹钱 生姜三片 水煎服。 6.二陈汤:治中脘停痰,妊娠恶阻。 制半夏 陈皮 茯苓各钱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7.異功散:治妊娠脾胃虚而恶阻者。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各钱 右加薑棗水煎服。 8.抑青丸:治肝逆热呕。 黄连一味研细末为丸,每服钱。 9.竹茹汤:治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 麦冬各三钱 前胡二钱 橘皮钱 芦根十条 右水煎服。 10.顺肝益气汤:人参 当归(酒洗)各两白术(土炒) 麦冬(去心) 白芍(酒炒)各三钱 熟地五钱 苏子(炒研) 神粬(炒)各钱陈皮三分茯苓二钱 砂仁(炒研一粒)水煎服。 11.归原散:治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者。人参 甘草 川芎 当归芍药 丁香各五钱 茯苓 白术 陈皮各两半 桔梗(炒) 炒枳壳各二两半 半夏(泡炒黄)两 右每服五钱,加薑六片,枣一枚水煎服。 12.理阴煎:治肝肾阳虚作呕,脾气虚寒,呕吐食少,厥逆。熟地三钱 炙草钱 当归二钱 乾薑(炒黄)钱 水二钟煎七分,热服。 13.旋覆花汤:治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呕吐。 旋覆花五分 厚朴 白术 枳壳 黄芩 茯苓各钱半 半夏 芍药 生薑各钱 右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14.二香散:治妊娠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觉重。 制香附两 藿香叶 甘草各二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调下。 15.人参丁香散: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反胃吐食及心腹刺痛。人参 丁香 藿香叶各二钱半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16.治妊妇恶阻呕吐不食,头晕不敢步行。 苦柚皮 浓煎汤饮数盏,甚者加姜汁。

5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妊妇   枳壳   肝气   半夏   白术   陈皮   茯苓   甘草   人参   虚弱   孕妇   古人   症状   营养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