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


芝味本草——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

中国古代有重阳节佩插茱萸的习俗,这里的“茱萸”指的是吴茱萸。

为什么呢?因为吴茱萸有特殊的香气,古人认为,芳香之物有避邪驱祸的作用。正好重阳节时候吴茱萸果实成熟,满枝芳香,因此人们采摘连带果实的枝叶,佩戴于臂,或插在头,讲究一点的制成茱萸香囊带在身上,这种习俗流传已久。


茱萸“辟邪”的故事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南朝梁,吴均所著《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

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茱萸雅号“辟邪翁”

芝味本草——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

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得很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这是因为人们逐渐对于重阳节的寄托重心发生了偏移。早期人们在重阳节强调的是避邪消灾,而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赏菊、佩菊、食菊成为了人们欢度重阳节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植物学上,吴茱萸与山茱萸的种属来源完全不同。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而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在中医药学上,吴茱萸与山茱萸的功效也相差甚远,可千万不要搞混了哦!


吴茱萸(植物药)

芝味本草——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

【药用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干燥近成熟的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8至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 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降,性热祛寒,主入肝经,长于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降逆止痛,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尤宜治厥阴头痛。又能温胃降逆止呕,温脾益肾,助阳止泻。

【主要应用】
用于肝寒气滞诸痛证。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常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同用。

用于胃寒引起的呕吐不止,腹痛。常与生姜、半夏等同用。亦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致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常与黄连同用。

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味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服久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芝味本草——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吴茱萸   茱萸   重阳节   汝南   延寿   本草   长房   山茱萸   芸香   生姜   寒气   习俗   果实   干燥   成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