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味本草——第3期(山茱萸)谁是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


芝味本草——第3期(山茱萸)谁是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

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山茱萸

我们都知道千年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它里面的六味药,依据“三补三泻”的君臣佐使原理配方。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您注意到上面说的山茱萸功效没有?山茱萸的“补养肝肾”功效,与“肾肝脾三阴并补”的说法,这里面是否有细微差别?

其实“三补”里面,熟地补肾阴,山药补脾阴,毫无疑问。但并不是说山茱萸只补肝阴,这个“三阴并补”只是统说、粗说而已。山茱萸性温,主要入肝经,兼入肾经,补的是肝肾阴阳之精,既滋阴,又补阳。中医书里,一般称山萸肉滋补肝肾,不说阴阳。


救脱第一要药——山茱萸名不虚传

芝味本草——第3期(山茱萸)谁是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

山茱萸不仅补益肝肾,同时还涩精固脱,对于遗精、尿频、自汗、气虚欲脱等症具有很好的收涩、纳气、固脱的作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民国著名医家张锡纯,特别擅长使用单味药来治疗病人。在《山萸肉解》中,他说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故常用来救治大汗淋漓、虚喘欲脱的危重病人。他认为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故善于救脱……。”又曰:“山茱萸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由此可知,山茱萸之与人参、附子,在固脱救逆上,有异曲同功之妙。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人参振奋心肺的阳气,山萸肉的作用主要在肝肾二经,兼入心经,它收敛的作用更强一些,真不负为救脱第一要药。

新中国著名中医大家李可特别推崇张锡纯用山茱萸救逆的方法,他根据张锡纯的“来复汤”化裁出自己的“破格救心汤”,重用山茱萸,对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百分之百,而对垂死病人救活率,也可达百分之六七十。

当然,因为其条畅之性,山茱萸“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能够把血脉通开,用于治疗肝虚导致的胁疼、腰疼、肝风内动等症,在张锡纯的医案中亦为多见。

山茱萸(植物药)

01、【药用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生用,或蒸熟用,或加酒拌蒸用。

芝味本草——第3期(山茱萸)谁是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

02、【方剂应用】

六味地黄丸、参桂鹿茸丸等。


03、【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04、【功 效】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05、【性能特点】

本品酸敛温补,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收敛精气而固摄下元,涩精固脱,又能补肝肾而益精血、助元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06、【主要应用】

用于遗精,盗汗,尿频,崩漏。常与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用于大汗亡阳、阴虚阳浮或阴阳俱虚等引起的暴脱证。因药力较缓,重证宜用较大量,并与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同用。

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本品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

用于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常与黄芪、白术、龙骨、五味子等同用。


07、【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忌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山茱萸   骨鲠之臣   本草   熟地黄   崩漏   泽泻   附子   熟地   补益   尿频   阳气   滋阴   龙骨   山药   人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