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 暑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但是在南方地区,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难撤,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鹰乃祭鸟”,是指鹰不捕食正在孵化后代的鸟兽,称为义禽;处暑时节捕食后陈列于前,状似人类祭祀;其实此时飞鸟繁盛,为食挺多,不急于就吃。“禾乃登”即禾苗已熟,“登”即成熟的意思。“ 天地始肃”则指天地始阴,万物开始肃清、萧瑟。古代“秋刑”,亦顺应肃杀之气的天时,如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有“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秋气肃杀,所以处暑期间关于祭祀的习俗便最为常见。七夕、中元两个重要节日就在此时。七夕本意也是祭祀牛郎织女,现在成为男女相爱订盟的情人节;中元节即“鬼节”对先人迎来送往,又有放河灯以引鬼托生之俗。


处暑养生


“一场秋雨一场凉”,此时既防余暑,又防脾湿,注意起居早睡早起,适时添减衣服,适量运动,登高临远,怡神旷视,润燥养肺,是适应“秋收”,养身修心的大好时机。


适当“秋冻”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 春捂秋冻 ” 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这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睡觉不要盖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



不宜食苦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秋燥尤为严重。肺为娇脏,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处暑养生仍要以生津润肺、止咳防燥为主。在五味中,苦味属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皇帝内经·素问》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所以,在处暑时节,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多食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蜂蜜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防燥。


省辛增酸宜葡萄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发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山楂、葡萄以敛肺气。

葡萄是秋季当今水果中具有补气血、益肝肾、开胃健脾、止咳除烦、通利小便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其内含物质具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这么好的食品,不妨制酿成葡萄蜜膏慢慢享用。


健脾祛湿需注意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处暑时节,早秋凉燥,仍蕴有湿邪,而且经历长夏,脾胃易致虚弱,有“无病三分虚”的说法。可常用大枣、赤豆、莲子、黑豆等熬汤、煮粥或闷饭。平时不妨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


养阴润肺生津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玉竹膏,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咽干口渴,气虚食少。

在中医上认为玉竹性味甘平,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本草拾遗》载“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日华子本草》载“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温馨提示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处暑   本草   素问   玉竹   热病   阳气   肃杀   生津   酸味   肚脐   节气   莲子   祭祀   时节   秋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