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因为一言不合,起了争执;然后争执升级,演变成打架的新闻报道。

这种事情,不仅会发生在寻常布衣百姓的身上,也会发生在成功人士的身上;不仅会发生于年轻人,同样也会发生于中老年人。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本来可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动之下却成了大事;

本来可能是打算互相商量、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却变成了人身攻击甚至故意伤害……

理智的人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行动迁跃:人生赢家管理指南》这本书中,作者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观点——人有两种不同的思考系统。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思考系统一

丹尼尔的观点认为:人的思考系统一,负责做出感性、快速的决策。它依靠的是直觉和习惯,不经过大脑思考,消耗的能量少。

当处理习惯性事物的时候,比如:我们清早起来,要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依靠的就是“思考系统一”。

当我们处在各种情绪的应激反应中,“思考系统一”也会占主导地位,直接做出决策。

因此,有人会因为一言不合而愤怒,然后不经过过多的思考就开始动手互殴。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思考系统二

丹尼尔的观点认为:人的思考系统二,负责做出理性、缓慢地决策。它依靠分析和逻辑,需要深思熟虑,消耗的能量更多。

“思考系统二”天生懒惰,只有当“思考系统一”受到阻碍时,才会被调动起来。继续说——我们清早起来,要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这件事儿。

和平常有所不同的是,今天的早餐非常美味,但分量太少完全不够吃。接下来该怎么处理这件意外的事情呢?

这个时候,我们的“思考系统一” 受到阻碍,注意力被调动,启动了“思考系统二”,它将考虑是干脆就不吃了,还是再找一些别的食物继续吃。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避免毫无收益的冲动

同样的道理,当遇到惯性使然或者出现冲动,但是又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我们最好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一些障碍,建立一个“冲动缓冲垫”,让自己随时能启动“思考系统二”。

一般来说,每当有生气或者愤怒的情绪产生时,我们先问问自己:接下来想做什么?这么做了,自己能够获得的收益会是什么?自己面临的成本和风险又会是什么?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会让我们不得不启动自己的“思考系统二”。#读书##今天你冲动了吗?##冲动##情感#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还是以一言不合,发生争执为例。

我们在嘴上吵吵嚷嚷的同时,可以思考:如果自己接下来直接动手,能获得什么收益?

比如:

把对方打几拳,出出气?

把对方打几拳,让他害怕,不敢再出声?

把对方打几拳,让他清醒,然后老老实实道歉?

自己打不过对方,受伤了,获得了对方赔偿的医药费……

然后,再想想自己在获得这些收益之外,面临的成本和风险会是什么?

比如:

把对方打伤了,自己要赔偿对方的医药费?

对方把自己打伤了,然后跑掉了,自己请假去看病,自己支付医药费?

因为打架,自己被警察抓起来了,准备接受处罚……

以上这些,只是写出来的一部分内容,看起来好像很多、很啰嗦。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其实,我们在做思考时,却连一分钟都不会用到。只不过,做完这样的思考之后,我们会更加理性,甚至会怀疑:这个到了最后,自己不仅要赔偿医药费,还可能受伤或者因此受到处罚的破争执到底有什么好继续的呢?

这种“三思而后行”的思维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夫妻之间、同事之间。

本来两个人是要说事情,结果一言不合,启动了自己的“思考系统一”,非要不停地去给予对方回击。

这个时候,试着给自己加一个“冲动缓冲垫”,想想自己的本意是什么?

不停地反驳和回击会带给自己什么收益?

又会让自己面临什么成本和风险?

然后调动出自己的“思考系统二”,这样我们就不会做出那些毫无收益的冲动行为了

《行动迁跃》之四:冲动是魔鬼

冲动是魔鬼,遇事要沉着、要冷静;头脑发热、逞匹夫之勇,事后只能悔恨交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丹尼尔   出出气   冲动   医药费   清早   消耗   早餐   收益   理性   愤怒   魔鬼   观点   事情   成本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