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笔者 东邪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人类社会中,还可以用在自然界中。大多数人研究历史发展,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但很少人研究自然发展的历史,以至于对地球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并不了解。当前地球正处于全球变暖的困局中,能够拯救人类的也是只有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历史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根据地质学家长期的研究,地球历史上出现过温室效应和冰期的多次交替现象,如今人类正处于地球的又一次温室效应中。可能你会问,地质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些现象的?答案就在古化石、岩石层、地形地貌中。除了研究古动物的化石之外,科学家还研究古植物化石,并从化石中直接获取与该时期相关的地球气候信息。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前段时间一支科考队伍在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农场发现了一片古老的沉积区,并从沉积区中挖掘出了一些保存完整度较好的叶片。科考人员对此十分兴奋,因为这种植物化石十分罕见,更重要的是它们能给人类带来许多关于远古地球气候的信息。


为何2300万年前的树叶可以保存至今?

在我们的认知中,生物化石一般都是动物化石,因为只有动物的骨骼才难以被自然分解,而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都比较容易被分解。然而科考队伍在新西兰南部沉积区里发现的化石截然不同,其中有不少植物化石,例如树叶化石。根据科考人员的描述,出土的树叶化石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叶片的纹路和脉络,一些叶片上被叮咬的孔还清晰可见。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此外,科考队伍还在该沉积区里发现了藻类、甲虫、苍蝇等生物的化石,他们根据沉积区的地理层次分析得出,这个地方在2300万年前应该是一个湖泊,后来遭遇了剧烈的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湖泊干涸,里面的生物变成了古化石,其中的植物化石便是因为湖泊的深度很深,氧气含量很低,导致植物和其他生物的残骸在短期内无法被分解。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综合对该沉积区的分析,科学家认为该区域是南半球唯一的湖泊沉积区,而且比大多数北半球的沉积区都要好,这主要体现在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物残骸的完整度。既然科考人员从那里出土了罕见的树叶化石,那么他们从这些化石中又得到什么发现和启示呢?


人类可以从这片古老的树叶中获得什么启示?

众所周知,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石,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生产者的角色,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有机物。绿色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那里面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含碳有机物,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叶片中的含碳量来推测该时期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科学家按照这个思路对从沉积区里发现的多种树叶化石进行含碳量以及其他化学成分的分析,分析结果发现2300万年前的新西兰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045%,这在地球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都算是比较高的数值,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那个时期的地球正处于史无前例的温室效应中。


研究人员通过模型模拟进一步分析,发现2300万年前的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至少高出3摄氏度。千万别小看3摄氏度的增幅,它足以让两极地区的冰盖全部消失。这种情况让人联想到现在地球的气候情况,如果按照目前的气候形势继续发展下去,未来不用200年的时间地球的平均气温增幅就能达到3摄氏度,届时人类还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吗?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南北极地区的冰盖全部融化后,会引起全球海平面至少上升6米。这会导致许多岛屿被淹没,沿海地区也会受到海浪的威胁。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一旦被海水淹没了,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将受到重创,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导致温室气体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温室气体是一个总称,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达到60%,这也是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造成影响的主要途径。自然界也有不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例如沼泽地会释放甲烷、牲畜通过体内的生化反应也会释放出甲烷。但人类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显然比自然因素要多得多,主要有两个方面。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第一个方面,人为制造温室气体排放。这方面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工业革命拉开序幕后,人类就大力发展化石能源,经过将近两百年的累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经达到了近两百年来的峰值,且有继续创新高的可能性。尽管当下新能源汽车掀起了一股热潮,但如果人类不将传统能源格局转化为新型能源格局,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第二个方面,人为地减少大自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的生力军,尤其是茂盛的热带雨林。同样以工业革命为界限,工业革命之前地球上森林足以吸收人类和其他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也没有那么严重。但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口激增带来了人和土地的矛盾,为了解决人口增长的生存问题,许多地方不得不开发森林。


人类一边在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一边又在削弱大自然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这种双管齐下的操作使得近百年来地球温室效应逐渐加快,终于到了21世纪,气候问题逐渐暴露了,而且表现出了不可逆转的态势。


哪些温室效应的影响正在悄然发生?

“温室效应”这个词大家平时应该没少听过,但很多人听多了就不在意了,认为温室效应与自己无关,殊不知这个气候问题正在悄然地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在人类未来的生存埋下定时炸弹。那么目前有哪些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被发现了呢?首先是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无论哪个地区都会出现平均气温的上升。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气温上升导致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冰盖融化,进而抬升了海平面的高度。另一方面,气温上升还会导致海水受热膨胀,由此可见一种现象会引发两种负面影响。有观测数据表明,近一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4厘米左右,这一数据未来还会继续攀升。其次是导致气候带北移,引发诸多生态问题。


气候专家表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摄氏度,那么北半球的气候带将平均向北移动100公里左右。如果气温升高3.5摄氏度,气候带会向北移动5个纬度左右。按照这样的形式发展,陆地上的苔原将完全消失,生活在苔原上的生物将遭遇灭顶之灾。更严重的是,许多物种的迁移和适应速度远比气候环境的变化速度慢,这会导致物种大规模灭绝。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再者是增加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加重区域灾害。气候变暖促使海洋和陆地的水蒸发速度加快,进而改变水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简而言之,水汽的分布变化会增加原本降水量少且地表径流少的地区发生干旱的概率,但对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会进一步增大,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


人类为了减排做了什么?还应该做什么?

实际上人类在上世纪末期就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这一点从《京都议定书》中就可以看得出。《京都议定书》是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家制定,在1997年12月正式签署。协定书规定了不同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限制,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需要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则到2012年开始承担义务。


然而这份协定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发达国家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因此人类在解决气候问题的共识上遭到了延迟。到了2015年,一份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协定书出台,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即《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幅度控制在较工业化时期前的2摄氏度内。

2300万年前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表示,它在提醒人类


这份协定书的执行效果比《京都协定》要好一些,但要逆转气候变暖还远远不够。因此未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继续推进《巴黎协定》,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落后国家,都要承担相应的减排任务。只有全人类都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解决气候问题才能变为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树叶   京都   人类   科考   摄氏度   协定   化石   温室   气体   科学家   气候   年前   地球   植物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