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笔者 东邪


地球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物种灭绝事件,虽然这些物种从地球上永久消失了,但它们还是有机会在地球上留下一些痕迹,例如化石。人类正是通过挖掘化石、对化石进行深入研究,才得以了解过去地球的部分历史。比如通过发现恐龙化石和对它们进行大量研究,考古学家发现这类庞然大物曾经称霸地球生物圈长达一亿多年,称霸的时间竟然比人类还要长久。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除了能从动物化石中获取信息之外,研究人员还能从植物化石中探索过去地球的气候环境。有研究指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微生物,然后是植物,最后才是动物,因此对植物化石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动物出现之前地球的情况。然而植物化石并不像动物化石那么普遍,因为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很容易腐烂分解,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得以保存。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去年国外有一支研究团队宣布发现了一些保存较完整的叶子化石,经鉴定这些叶子化石可能是2300万年前的树叶,这种情况在人类考古史上十分罕见。那么这些叶子化石是在哪里被发现的?通过对它们的研究,科学家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树叶化石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根据该科学团队的介绍,他们是在新西兰一座名为达尼丁的城市的一个农场附近发现这些叶子化石。由于和叶子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藻类植物、苍蝇、甲虫的化石,因此科学家将该区域定义为“化石沉积区”。如今这片化石沉积区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陆地,但研究人员推测这块地区在过去很可能不是陆地,而是一片湖泊。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该区域过去也是陆地,那么树叶掉落地后大概率会被微生物分解,不太可能有机会形成化石。但如果是湖泊的话,只要湖泊拥有足够的深度,深水区域的含氧量就会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使得大多数微生物无法正常生存,进而导致动植物的尸体进入深水区域后可以保持较长时期不会被分解。


该研究团队从化石沉积区中发现了大量动植物化石,经过断代分析它们可能都来自2300万年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生物最终都沉入湖底,并且逐渐变成了化石呢?有研究人员指出湖泊变成陆地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泥沼。泥沼同样是含氧量非常低的区域,动植物的遗骸可以得到长期保存。此外,研究人员还一直认为当时的大环境应该发生了剧变,才导致许多生物的消失。


科学家从这些古老的化石中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如何得出以上的推测呢?他们通过对其中的叶片化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叶片化石蕴藏着一些与过去气候相关的信息。这些叶片的保存完整度较高,其表面的纹路以及被昆虫啃咬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因此研究人员相信它们的化学成分中没有掺杂太多影响分析的东西,可以通过分析其中碳元素的情况来推断2300万年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这种方法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还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细胞中的叶绿体里进行,该细胞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合成水和有机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转化到有机物中,而有机物就沉淀成为植物的一部分,氧气就被排出植物体外,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叶片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大致推断2300万年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此外,研究人员对其他动物化石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目的就是分析那个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将多项数据结合一起对比,得出最后的结果。多种树叶化石的鉴定结果显示,那个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045%,这是近3000多万年来最高的水平。研究人员预测,在这种水平下,地球的平均气温至少上升3摄氏度左右,两极的冰盖可能全都融化了。


树叶化石真的可以揭露地球过去的气候吗?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竟然靠一片小小的树叶就能研究地球过去的气候?在发现新西兰树叶化石之前,《科学》期刊上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科学家对来自5500万年前的树叶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它们似乎在讲述那个时期地球上植物的生存状况。5500万年前,地球正处于全球气候快速变暖的时期,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0摄氏度左右。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在如此大幅度的升温背景下,南北极地区的冰盖几乎融化完了,就连原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都开始向更高纬度地区迁移。科学家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了一种原本只分布在墨西哥湾岸区的植物,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结合5500万年前的气候变化,科学家认为该植物应该是从低纬度的墨西哥地区迁移到相对高纬度的美国地区。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那么这项研究对现在研究气候问题有什么帮助呢?来自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斯科特·温格表示,5500万年前的极热时期证明了植物会在气候影响下发生迁移,那么在人为制造的全球变暖下,未来植物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因此当下可以通过长期观察一些地区的植物分布情况来推断气候变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对制定应对方案十分重要。


在新西兰发现的叶子化石预示着什么?

回到在新西兰发现的叶子化石上,它们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否向人类传递什么信息呢?对此该团队的气候学家认为,叶子化石所要传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气候变暖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地球上许多生物最终都会变成地下化石。同时研究人员从叶子化石中获取的数据显示,目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没达到历史峰值,因此人类还是有机会的。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众所周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超出稳定水平,人类活动在这方面的贡献是最大的。任何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人都有参与到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中,例如外出乘坐公交车或自驾车、平时吃饭使用一次性餐具、在家或外面用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有些活动是不必要的,例如使用一次性餐具,自驾车,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节能环保的意识,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地球会变成第二颗金星吗?

如果温室效应继续发展下去,未来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有人认为,看看地球隔壁的金星就知道了。在过去,人们将金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球”,因为金星和地球在体积、质量等方面都比较相似。而且金星和地球一样有大气层,但金星的大气层要浓厚得多,而且经过探测金星大气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50%。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温室效应的结果就是导致金星地表的平均温度常年都保持在450摄氏度以上,那么什么原因导致金星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温室效应呢?首先,金星是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比地球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这是金星上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其中一个原因。其次,金星地表存在许多活跃的火山,有的火山至今还保持活跃状态,火山喷发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显然,金星上的温室效应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地球的温室效应主要是人类导致的,但地球确实有可能走上金星的老路,因为人类因素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在人类文明形成之前,地球气候确实会存在冰期与暖期交替出现的情况,但人类的出现加快了暖期出现的速度,而且仅仅用了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就将温室效应推到历史较高的水平。


若以上假设实现,人类该去往何处?

如果未来地球真的变成了第二颗金星,人类可以去到哪里避难呢?这时候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火星,一颗人类长期渴望登陆的行星。倘若地球的气候环境发展到比火星的气候环境还要差,那么人类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逃到火星上避难。虽然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但月球的条件比火星差一些。

2300万年的树叶被发现,科学家研究后担忧:人类未来并不好过


至于木卫二和土卫六等星球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和地球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距离。由此看来,火星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暂且不说未来人类移民火星的成功率有多高,设想一下当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移民到了火星,站在火星望向地球,应该没有人会想到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最后也变成了第二个金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树叶   新西兰   人类   火星   发现   化石   研究人员   大气   科学家   气候   叶子   时期   年前   地球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