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发病分三期,前两期预后较好

根据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病程,通常将其分为起始期、维持期和恢复期,在不同的时期,其临床表现是各不一样的。

1、起始期∶此期患者遭受一些已知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

如低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衰竭是可预防的。

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2、维持期∶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7~14 日,但也可短至几日,长至 4~6 周。

肾小球滤过率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每日<400 毫升),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每日尿量在 400 毫升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

(1)急性肾衰竭的全身并发症

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及感染等。

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呼吸系统症状除感染的并发症外,因过度容量负荷,尚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憋气、胸痛等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多因尿少和未控制饮水,以致体液过多,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表现,因毒素滞留,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变。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在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血液系统症状表现为可有出血倾向及轻度贫血现象。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肾衰竭同时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合并多个脏器衰竭,患者病死率可高达 70%。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可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因为肾排酸能力减低,同时又因急性肾衰竭常合并高分解代谢状态,使酸性产物明显增多;

高钾血症除肾排泄钾减少外,酸中毒、组织分解过快也是主要原因,在严重创伤、烧伤等所致横纹肌溶解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有时每日血钾可上升1.0~2.0 毫摩/升;

低钠血症主要由水潴留过多引起。

此外,还可有低钙、高磷血症,但远不如慢性肾衰竭时明显。

(3)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

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的表现,每日尿量可达 3000~5 000 毫升,或更多。通常持续1~3 周,继而再恢复正常。

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后才能恢复。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肾小管   酸中毒   肾小球   恢复期   电解质   尿毒症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并发症   神经系统   紊乱   症状   患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