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5种基本证型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情常呈逐渐加重之势,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脾肾不足、气血两虚型,三焦气机失常型,气虚血瘀型,热毒夹瘀、肾络受损型,以及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 5 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以下方药仅作为参考,使用前需要跟医生具体咨询后方可使用)

1、脾肾不足、气血两虚型

主症∶一般为慢性肾衰竭早期、中期,肾病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者。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差脘痞,夜尿增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补气养血,健脾益肾,辅以通腑泄浊。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味。黄芪、黄精各 15 克,当归、党参、丹参、何首乌、鸡血藤、巴戟天、泽泻、茯苓、白术各 12克,制大黄、牡丹皮、半夏各 9克,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 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三焦气机失常型

主症∶一般为近期肾功能恶化加快者,或见于 IgA 肾病系膜增生伴硬化类型,尿中红细胞、蛋白多,但无明显水肿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恶心,呕吐,口苦,咽干,腰酸,乏力,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则∶疏利三焦,斡旋中运,辅以化湿泄浊。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精、菊花、白芍、白术、枸杞子各 15克,巴戟天、车前子各 12 克,半夏、陈皮、柴胡各 10 克,黄连、厚朴、桂枝、制大黄各 9克,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3、气虚血瘀型

主症∶一般为肾功能减退,伴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者,肾穿刺常为局灶硬化型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腰酸乏力,夜尿多,下肢水肿,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则∶益气补虚,活血化瘀,补肾泄浊。

方药∶黄芪黄精枸杞汤。黄芪、黄精、党参、白术、车前子、益母草、莲子肉各 15 克,葛根、杜仲、桑寄生、枸杞子各 12 克,川芎、制大黄各 10 克,甘草 6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4、热毒夹瘀、肾络受损型

主症∶一般为近期因感染而致肾功能迅速恶化,内热偏重者。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咽痛,纳呆,腹胀,腰酸,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腑,补肾泄浊。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制大黄、黄连、半夏各9克,紫花地丁、蒲公英、益母草各 15 克,丹参、杜仲、枸杞子、生地黄、赤芍、槟榔、白豆蔻各 12 克,甘草 6克。

用法∶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5、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

主症∶一般为尿毒症晚期,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夜尿清长或尿少,水肿,恶心,皮肤瘙痒,鼻出血或齿龈出血,舌质淡胖嫩,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益肾,温阳化气,通腑泄浊。

方药∶益肾温阳汤加减。黄芪、黄精各 15 克,车前子、半夏、陈皮、紫草、当归、淫羊藿、巴戟天各12 克,红参、炮附子、地肤子、制大黄各 10克,甘草 6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车前子   巴戟天   萎黄   方药   半夏   白术   枸杞子   黄芪   黄连   当归   大黄   甘草   水肿   早晚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