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8月7日,明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代表从夏天到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季节交错,相应的养生模式也要改变。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万物阳气开始收敛,以备来年,相对应的,人体的阳气释放也渐渐放慢,开始了收敛。阳气的释放是需要基础的,也就是阴气,阳气释放减慢,此时是一个绝佳的养护阴气的时机,名为养阴气,实际是收藏阳气,让阳气收藏于体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秋冬季节的养阴,就是从立秋这一天开始。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立秋养阴具体要怎么做呢?

  1、用生津清润以养阴

  尽管立秋已到,但暑热未消,立秋过后还有末伏的“秋老虎”。中医认为,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温燥”,经过初伏、中伏暑热的煎熬,体内的津液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损耗。

  所以饮食上要适当增加一些生津清润的食材,如:猪皮,主治滋阴,润燥,适宜阴虚体质者。鸡蛋,有滋阴润燥的功能,《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均有提及。银耳,性味甘、淡、平,《中华本草》记载其功能滋补生津,润肺养胃。梨,生津止渴,桑葚,除了滋阴还兼具补血功能。平时在粥、汤中也可以加入百合、麦冬等养阴生津的药食两用食材。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2、在养阴的同时,还要清肺

  除了“秋冬养阴”的大原则,《黄帝内经》中还提到“秋三月”养生要“使肺气清”。

  肺乃娇脏,喜润而恶燥,立秋后如果没有及时养护肺部,等到天气转凉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阻肺等呼吸疾病就容易复发。立秋清肺,入秋滋养才会事半功倍。

  通腑气以清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支等肺部疾患。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日里还可以多去公园、郊区呼吸自然清新明净的空气,排出肺里的浊气。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常欢笑以宣肺

  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化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笑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祛掉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重食疗以润肺

  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3、每逢换季,要注意提高抵抗力

  进入立秋,虽然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昼夜的温差会越来越明显,体质较弱的人如果生活上稍不注意,夜间一旦着凉,就容易出现感冒、腹泻等。

  其次,三伏的酷热天气多少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虚耗,即中医常说的“一夏无病三分虚”,如果没有及时弥补,正气不足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受到外邪入侵。

节气养生 | 立秋养阴润燥,收敛肺气

  温馨提示:立秋后夏季暑湿还没完全消退,如果要补虚,不宜温补,以免加重湿热或导致燥热伤津,温补最好要等到深秋或入冬之后,这时对体虚的人来讲最适宜的清补养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立秋   节气   黄帝内经   芡实   暑热   清润   阳气   阴气   生津   滋阴   山药   肺部   莲子   秋冬   体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