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前言

GERD是临床常见病,全球患病率13%,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亚太地区有上升趋势。我国患病率为1.9%~7.0%。

GERD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年龄、饮酒、NSAID、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和遗传因素等。

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胃食管交界处功能与结构障碍,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和上皮防御功能减弱。

肥胖和饮食等生活相关因素削弱食管抗反流功能,以及食管敏感性增高等。免疫因素介导所致食管黏膜损伤和食管功能的改变也可能与GERD发病有关。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共识意见(一):GERD的定义与诊断

共识意见1:

烧心和反流是GERD的典型症状。烧心指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定义为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烧心和反流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共识意见2:

胸痛、上腹烧灼感、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共识意见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因素后才能进行GERD评估。胃食管反流可引起类似于缺血性胸痛的表现并不伴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在非心源性胸痛患病人群中,50%~60%为GERD,15%~18%为食管动力障碍。

共识意见4:

根据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可拟诊GERD,相关反流问卷可作为GERD诊断的辅助工具。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共识意见5:

PPI试验性治疗可作为具有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简便易行的初步诊断方法,但该方法并非GERD的确诊方法。对拟诊GERD患者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协助诊断。

共识意见6:

建议具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排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RE、反流性狭窄和巴雷特食管。

内镜检查可以对糜烂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级方法是洛杉矶分级。洛杉矶分级与酸暴露、食管动力异常[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低压,食管体部动力下降]相关,提示洛杉矶分级可用于指示GERD疾病的严重程度,且可预测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洛杉矶分级-C或D级患者夜间酸暴露时间更长,可能与这类食管炎患者的夜间酸清除困难有关。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食管钡剂造影检查不推荐作为胃食管反流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食管裂孔疝的检查。在进行抗反流手术的患者中应用食管钡剂造影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及其大小和位置。对于存在胸痛、吞咽困难等不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为判断是否存在胃食管结合部流出道梗阻,也可行食管钡剂造影检查。

共识意见7:

食管反流监测可提供反流的客观证据,以明确诊断。单纯食管pH监测可检测酸反流,食管阻抗-pH监测可同时检测酸反流和非酸反流

食管反流监测可检测食管腔内有无胃内容物反流,为胃食管反流提供客观的诊断证据。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正常、症状不典型、药物治疗无效或拟行抗反流手术的患者需行食管反流监测。2018年GERD诊断的里昂标准将食管反流监测列为GERD的确诊方法。

食管反流监测可采用导管式监测或胶囊式监测。导管式监测时间一般为24 h;无线胶囊pH监测时间最长达96 h。食管单纯pH监测仅能检测酸反流,食管阻抗-pH监测可检测酸反流和非酸反流,还可区分反流内容物性质(液体、气体或混合反流),可提高GERD的诊断率,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策略,可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建议在未使用PPI的患者中进行单纯食管pH监测以明确GERD的诊断和指导治疗,若患者正在使用PPI,则需进行食管阻抗-pH监测以评估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的原因。#哆咖医生超能团##胃食管反流病##反酸#

食管反流监测的主要指标为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cid exposure time,AET),定义为24 h内食管pH值<4的时间百分比,研究提示AET为GERD患者PPI治疗的有效预测因子。通常以AET>4.2%作为异常酸反流的标准。食管反流监测过程中还可使用反流症状指数和症状相关概率评估反流与症状的关联性,预测抑酸治疗的疗效,以辅助GERD诊断。食管阻抗-pH监测过程中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指数(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 index,PSPWI)可反映患者的食管收缩储备情况,辅助GERD诊断并有效鉴别RE、NERD、功能性烧心和健康人。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MNBI)反映食管炎症情况,可辅助GERD诊断,鉴别RE、NERD、功能性烧心和健康人,并可预测抗酸治疗疗效。

食管黏膜阻抗技术是近年来研发用于GERD诊断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食管黏膜瞬时阻抗值,反映食管黏膜屏障功能,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长期慢性反流,检测方法微创、方便。研究发现GERD患者的食管黏膜阻抗值明显低于非GERD患者,食管黏膜阻抗值随着检测部位的升高而增加,且食管黏膜阻抗值对于诊断食管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后续该技术不断改进,目前已经采用球囊导管,阻抗检测通道位于球囊两侧,可更好贴合食管准确检测黏膜阻抗值,并形成黏膜阻抗地形图,较直观地对GERD进行诊断。

共识意见8: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可检测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状态,并作为抗反流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前的常规评估手段。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可反映食管的动力状态,包括食管体部的动力障碍和胃食管交界处的形态特点。GERD患者常见的动力障碍表现为无效食管动力和片段蠕动,胃食管交界处的形态可反映LES与膈肌之间的关系,诊断食管裂孔疝有较高的灵敏性。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诊断GERD价值有限,但可了解GERD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瞬间LES松弛、胃食管交界处低压和食管清除功能下降等。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一)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是内镜下或外科抗反流手术前的基本评估手段,可通过食管测压排除重度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和Jackhammer食管等不适合进行内镜下治疗的疾病。食管测压时行激发试验如多次快速饮水试验等可评估食管体部的收缩储备功能,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此外,通过食管测压可以定位LES,利于置放食管反流监测导管。

内镜下功能性腔内成像探针(endolumenal functional lumen imaging probe,EndoFlip)技术是一项用来评价管腔结构扩张程度的新技术,该技术将球囊放置于GERD患者的胃食管交界处,通过球囊内阻抗通道测量所在平面等容扩张时压力与横截面积的比值,判断GERD患者胃食管交界处的可扩张性,有利于评估患者抗反流屏障功能和指导抗反流手术。


总结(一)

1.GERD发病率高,西方高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发病率在上升。

2.根据症状可诊断GERD。

3.初诊患者推荐内镜检查。

4.食管阻抗-pH监测可确诊GERD。

5.食管黏膜阻抗技术、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内镜下功能性腔内成像探针是GERD诊断的新技术,有助于抗反流手术的术前评估。

6.食管钡餐造影可评估食管裂孔疝,并作为抗反流手术的术前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食管   共识   裂孔   洛杉矶   胸痛   造影   黏膜   阻抗   交界处   年中   症状   患者   典型   意见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