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导语: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在 Caroli综合征中,还发现了先天性肝纤维化。卡洛里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包括肝内胆道的节段性扩张,在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中表现为囊肿。这些基因与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的基因相同,因此,这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卡洛利通常在青春期就被诊断出来,病人经常发生反复的胆管炎。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一、JacqueCaroli博士首次报道了 Caroli病

1958年,法国胃肠医师 JacqueCaroli博士首次报道了 Caroli病,他观察到“非阻塞性胆管囊状或梭形的多灶节段性扩张”。目前认为这是一种涉及 PKHD基因(多囊肾和肝病1)的遗传性疾病,它影响着一种叫纤维囊藻蛋白的蛋白质。在多器官系统:肾小管细胞,肝胆管细胞,胰腺组织中有表达。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1、肝内胆管交通海绵状扩张症

肝内胆管交通海绵状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胆道发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的导管板畸形,引起临床上的各种疾病。该病由正常导管的胚胎重构功能障碍或失调引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性炎症和节段性扩张。若肝内胆管受影响,则为卡洛里氏病,而叶间胆管发育异常则可引起先天性肝纤维化。若胆道树的所有层次都涉及,则可出现先天性肝纤维化和卡洛里氏病的特征。这一病症被称为“卡罗利综合征”。卡洛里病可能是扩散的,也可能是有限的,它可能出现在囊内,形成与胆管树相通的囊性结构。

2、典型 Caroli病的特征

典型 Caroli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和没有门脉周围纤维化,通常在青春期就被诊断出来。卡洛里病是一种偶然发生的无家族史的疾病,虽然很少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病例。卡洛氏症是一种肝胆管(从肝脏输送胆汁的胆管)异常扩张和肾囊肿的疾病。此病例可反复发生胆汁淤积、胆管结石形成及细菌性胆管炎。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除有卡洛瑞症症状外,卡洛瑞症患者还可出现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由卡洛莉等人一九五八年对此的初步描述,现在许多病例报告和小型系列已经出现在放射学文献中。卡洛里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与 ARPKD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性肾病)密切相关。如有必要,可使用抗菌药物,如有必要,可采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阻塞或冲击。

二、纤维多囊性肝脏疾病

组织学上,卡洛里病和卡洛里症候群均为纤维多囊性肝脏疾病,其结果为宫内导管板畸形。肾纤维囊性异常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具有相同的遗传缺陷。pkhd1基因,6p21在 PKHD区。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1、分子发病机制

Caroli病和综合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多囊性肾病(ARPKD)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上(6p21-p12)。该病的确切病理生理学基础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有报告称, Caroli病是一种包含了突变的遗传疾病。pkhd1还与纤维囊藻蛋白基因有关。在6p12染色体上,它是一个主要在肾脏表达的大基因,在肝和胰腺表达量较低。

已有100多个突变被记录下来,大多数病人对此基因存在复合杂合性,这意味着他们的两个等位基因发生了两个不同的突变,导致了此基因的缺陷,并产生了一个异常的纤维囊藻蛋白。它反映了 PKHD 1基因在突变基上的多样性。这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无同源性。PKHD 1主要表达在肝、胰腺、肺等低水平肾脏,其表达模式与主要影响肝、肾的病变表型相同。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2、治疗取决于每个人的症状和体征

这种疾病的治疗取决于每个人的症状和体征。比如,经常发生的细菌胆管炎可以使用抗生素。可推荐患有下列疾病者服用脂溶性维生素补充剂。对于胆汁淤积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称为肺叶切除术)。胆石症的形成可以通过熊去氧胆酸溶解,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胆石症。当门静脉高压严重时,可用药物预防出血,并建议手术调整血流(称为门静脉分流)。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重复感染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门户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的高血压病。卡洛里病的预后取决于潜在的遗传异常(基因缺失或突变)程度和涉及到多少个器官系统。胆道梗阻、纤维化反复发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考虑到胆管癌的严重预后,及时手术治疗十分重要。结果显示,肝切除、单侧肝移植和肝移植在弥漫 Caroli病合并胆管炎或门脉高压症时有良好的长期疗效。

3、鉴别诊断特征

鉴别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多囊性肝病、胆总管囊肿、胆道乳头状瘤病和(偶见)阻塞性胆管扩张。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及反复的化脓性胆管炎可引起胆管扩张、狭窄、肝内结石及恶性病变。但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导管扩张很少是囊状,通常是单独的,呈梭形,这不是卡洛里病的特点。

另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70%伴有炎症性肠病(即溃疡性结肠炎)。图像上,囊状扩张可以模拟胆总管囊肿,肝脓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 V型囊肿是肝内胆管系统囊性扩张,无 Caroli病遗传异常。但是, Caroli可以按照托达尼的分类分为 V型胆管囊肿。

Caroli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点是肝内导管的非梗阻扩张

结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的确切数字尚不清楚,因为这种疾病很罕见,但是据估计,在十万分之一的活产中会发生这种疾病。男女受影响程度相同,在亚洲裔人群中更为普遍。在成年初期有高峰,80%以上的病人在30岁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导管   胆道   胆管   显性   原发性   染色体   囊肿   隐性   病例   突变   先天   性疾病   罕见   基因   纤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